是,肝硬化可以简单地想象成“肝脏摸起来很硬”,但实际上,肝硬化是肝脏长期受到损害,最后无法正常工作的一个状态。
在医学上,肝硬化属于一种慢性肝病,可由一种或多种原因引起(例如乙肝、长期酗酒等)。一旦发生肝硬化,肝脏本身的功能和相关的血管会受到严重损害,患者容易发生一系列危险的并发症而死亡。
不是所有肝硬化的情况都会发展成肝癌,但发展成肝癌的人相当多。
很多肝病发展到一定程度都会出现肝硬化,所以,它会被很多肝病医生称为“终末期肝病”。
肝硬化是怎么发生的?1、病毒性肝炎
在我国,目前引起肝硬化的病因以病毒性肝炎为主,研究发现,乙型病毒性肝炎(HBV)为最常见的病因,其次为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一般不发展为肝硬化。
2、酒精
研究发现,酒精消耗量与肝硬化的发病率呈正相关,肝脏的损害程度与饮酒量及饮酒时间呈量效关系。长期大量饮酒会导致肝细胞损害、脂肪沉积及肝脏纤维化,逐渐发展为肝硬化,营养不良等,饮酒的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发生酒精性肝病。
3、胆汁淤积
任何原因引起肝内、外胆道梗阻,持续胆汁淤积,皆可发展为胆汁性肝硬化。长期慢性胆汁淤积者,由于胆酸及胆红素的作用引起肝细胞变性、坏死及肝纤维化,最终导致肝硬化。
4、循环障碍
肝静脉和(或)下腔静脉阻塞、慢性心功能不全及缩窄性心包炎可致肝脏长期淤血、肝细胞变性及纤维化,最终发展为淤血性肝硬化。
5、药物或化学毒物
长期服用异烟肼、四环素、双醋酚汀、甲基多巴、辛可芬等,或长期反复接触某些化学毒物如四氯化碳、磷、砷、氯仿等均可引起药物性或中毒性肝炎及慢性活动性肝炎、脂肪肝、慢性胆汁淤积、肝血管性损伤、肝脏肿瘤而导致肝硬化。
6、免疫疾病
自身免疫性肝炎、累及肝脏的多种风湿免疫性疾病均可进展为肝硬化。
7、寄生虫感染
血吸虫感染在我国南方依然存在,成熟虫卵被肝内巨噬细胞吞噬后演变为成纤维细胞,形成纤维性结节,所引起的胆道梗阻及炎症可逐渐发展为肝硬化。
8、遗传和代谢疾病
由遗传性和代谢性疾病致某些物质因代谢障碍而沉积于肝脏,引起肝细胞变性坏死、结缔组织增生而形成肝硬化。
9、营养障碍
长期食物中营养不足或不均衡,多种慢性疾病导致消化吸收不良、肥胖或糖尿病导致的脂肪肝都可发展为肝硬化。脂肪肝发展为肝硬化的病变过程为单纯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纤维化→脂肪性肝硬化。
10、隐源性肝硬化
隐源性肝硬化是指病史不详、组织病理辨认困难等原因而未能明确病因的肝硬化。注意在尚未充分甄别上述各种病因前,不宜轻易做出原因不明肝硬化的结论,以免影响肝硬化的对因治疗。
饮食营养调理肝硬化病人,除注意适当休息与积极配合治疗外,合理的饮食亦十分重要。
1、蛋白质的摄入量
一般每日每千克体重摄入量不低于1克,若肝硬化病人血浆蛋白低,有腹水和水肿时,每日应供给蛋白质~克;有肝功衰竭、肝昏迷倾向、血氨偏高时,蛋白质供给量应减少,给予低蛋白或无蛋白饮食。
2、低脂饮食
由于硬变的肝脏使胆汁合成及分泌减少,使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受到严重影响。膳食脂肪过多,不仅有碍消化,而且容易在肝内沉积,引起肝功能减退。
3、少吃油炸、腌制、发霉的食物
肝硬化的患者因为他们的胆汁排出量不足,影响脂肪类食物及脂溶性维他命的吸收,所以消化能力较差,因此油腻、油炸、发酵的食物及腌制品如香肠、腊肉等最好少吃为妙。
4、限制水、钠的摄入限制水、钠的摄入是治疗腹水的重要措施,特别是有腹水而少尿的病人,更应严格控制。
5、食物宜精细
应避免食用带刺带骨以及芹菜、韭菜、老白菜、黄豆芽等含粗糙纤维的食物,更不能食用硬、脆的干食品,以防止刺伤食道造成破裂出血。
文章推荐
世界首创乙肝全新种类治疗药诞生我国!「乐复能」全球上市!第3类乙肝新药已上市,一支-元,乙肝在未来或可被治愈!最无聊的小游戏,你小时候一定玩过!超过分,有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