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桂孟芳医生
眼睛是最重要的感知器官,人类从外界获取信息的渠道82%是通过视觉。眼睛帮助我们观察感知五彩缤纷的世界。怎样才算一双好眼睛?看得清楚,看得持久,看得舒适。
近视是我们国家儿童青少年最常见的眼睛和视力问题,患病率逐年攀升。近年来你们的同龄人戴眼镜的越来越多,什么原因导致我们明亮的双眼变得模糊?我们又该怎样更好的保护好我们的双眼?如何让近视不发展,近视迟点发生,近视慢点发生呢?
什么是近视?近视是外界平行光线入射非调节的眼,聚焦在视网膜之前。近视的分类:按近视度数:低度近视屈光度≤-3.0D中度近视-3.D---6D高度近视-6D。按是否有眼底病变分单纯性近视和病理性近视。
近视的病因:有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先天因素主要是遗传因素,尤其是高度近视,父母中单方患有近视其子女发生近视的易感性和特异性比其他人群高15%,父母双方患有近视其子女发生近视的易感性和特异性比其他人群高26%,父母中有屈光度大于-6D时,其子女发生近视的概率40-60%。后天因素:不够健康的饮食习惯,(高糖高脂)长时间的近距离学习、看书、电脑、电视等;不良的用眼习惯;看书,做作业姿势不正确,不良的用眼环境;灯光、环境采光不足,户外活动时间不够等。
近视的症状:远看模糊,近看清楚;视物时习惯性眯眼、斜眼、歪头;喜欢近距离看看电视;刚开始低度近视,近视进展太快,最终发展为高度近视,可能合并眼底问题;可能出现飞蚊症、视物遮挡、视物变形、视物重影、眼球转动受限、色觉异常、对比明感度下降等表现。高度近视的并发症主要是眼底病变如:视网膜脱落、视网膜脉络膜萎缩、黄斑出血、黄斑裂孔等,这些病变会严重影响视力和视觉质量。所以单纯近视不可怕,可怕的是高度近视及病理性近视带来的一系列并发症。
目前的研究表明,亚洲近视患病率为80%,高度近视患病率威6.7-21.6%,病理性近视患病率威0.9-3.1%,病理性近视无法恢复,其造成的视力损害是不可逆的。只要近视度数的增加少一点点,并发症的风险就能减少。
如何预防近视?
1.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儿童青少年时间定期检查,近视发生越早,近视控制效果越差,越容易发生高度近视!
2.改善用眼环境,学习环境要改善,环境改善(做到三个亮)教室要亮,在家里读书时候房间要亮,书桌上面要亮。临床研究发现持续、近距离、低照度是最高效的近视推手。阅读时的照明十分重要,日常生活对于光线的亮度要求低,75-勒克斯的照度就足够日常生活,但是学习、阅读等长时间的近距离用眼对光线的要求较高。国际照明规范中,对办公环境、学习环境、图书馆阅读环境的照明要求是勒克斯,而我国的相应标准偏低,只要求勒克斯。一般教室的照度是+勒克斯,而室外即使阴天都有勒克斯,而晴天是+勒克斯以上的照度,建议我们的阅读环境能达到勒克斯。
3.巧用投影技术,能大勿小,能远勿近。不宜在夜间(尤其深夜)熬夜学习和阅读,因为深夜用高照度照明与自然生物节律冲突----作业越早做完越好,不要拖延到深夜做作业。有些学习作业要求用电子设备完成,所以要用电子设备就早用,不宜睡前用。先完成电子设备作业,再完成纸质作业,最大化减少人工照明对生物钟的影响。
4.还有个免费的护眼秘籍---户外活动,要保证足够有效的户外活动时间:每天平均2小时左右,每周累积14小时左右;户外活动能降低近视患病率,户外活动时间与屈光度和眼轴长度呈显著相关;主要机制:户外光照度更高,视网膜照明增加,多巴胺释放增加从而抑制眼球的生长。
5.户外的有效暴露:户外阅读、上课等都能达到预防近视的目的;户外活动可间歇进行,可以增加户外活动的次数和方式;如增加白天的课外活动,在户外上课,课间走出教室,上学和放学步行灯。同时要做好紫外线的防护。
近视矫正的干预方法:框架眼镜、隐形眼镜、阿托品。使用OK镜、阿托品滴眼液建议在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
总结:一增一减,增加户外活动,减少近距离用眼,减少近视发生的风险。预防发生,正确诊断、合理矫正,延缓进展。
愿同学们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感谢聆听!
青少年学生近视眼的防治越来越为学校、学生家长及社会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