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的原因防控的原则与方法

青少年近视多为眼轴增长所致,眼球前后距离增长如同个子长高,只会增加而不会降低。在目前近视高发的大环境下,近视预防与控制近视度数增长显得格外的重要。近视本身不可怕,高度近视的并发症严重威胁着我们的视觉健康。高度近视已经成为常见的致盲原因之一,占总致盲率的20%。

(一)首先我们来谈谈如何预防近视的发生发展

——了解近视发病机理,去除所有可去除诱发近视发生、发展的因素。

近视的发病机理目前尚未全部察明,但可以明确近视发病机理不单一,需要多管齐下,先就已知的机理加以分享:

形觉剥夺学说

动物实验告诉我们,在黑暗的环境下,近视度数会快速增长。“黑暗”的含义包括:照明不充足(视标不清晰,环境能见度低),视物遮挡(长刘海、眯眼、先天性白内障等),散光、近视等屈光不正未矫正造成的视物不清,特别是散光,等。

如何获得与保障清晰的视觉信号是近视防控的重要方法之一。

光学离焦学说

配戴普通框架眼镜外界物体所成的像并未全部落在视网膜上,部分(周边)视网膜区域并未接受到清晰的视觉信号。特别是周边物像落在视网膜后方,这是诱导眼球向后增长、近视发生发展的一大因素。

如何使更大面积的视网膜都接受到清晰的视觉信号,是近视防控的又一大方法。

调节滞后学说

调节功能的异常导致外界物体不能准确的聚焦在视网膜上,特别是视近时发生的调节滞后与调节不足,物像呈在视网膜后面,潜在的诱导眼球向后伸长。

定期视功能检查,保证健康的视功能,是近视防控与视觉健康的关键。

眼肌肉学说

近距离工作时为了明视物体,持续调节和长时间的集合加强,使睫状肌痉挛,脉络膜受到过分牵引并且不能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前房深度改变,眼外肌肉对眼球壁产生的机械牵引与压迫作用,血管受压,眼球充血,眼球壁后极部可塑性增加,眼压升高。当压力超过一定程度时,便成为一种可使眼轴伸长、近视眼发生、发展的力量,也可能成为一种诱发青光眼的力量。

进化趋势

近视眼与正视眼相比视近更不易疲劳。

随着社会的发展,近距离用眼需求的增加,持续、近距离、高强度用眼已成为现代人的实际生活写照,户外活动减少,四周高楼林立,视野不开阔。使得人类向近视方向发展。

应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间歇性的中途停顿休息,重视正确健康的用眼习惯,多去视野开阔的户外活动。

视网膜——巩膜调制机制

视网膜、巩膜营养不良和微环境的失调,导致其可塑性增加,眼轴更易增长,造成近视发生发展。

不挑食,多吃绿色蔬菜水果,少吃甜食,多参加户外活动,多接触阳光,促进钙磷吸收、维生素D的合成,充足的睡眠,加强身体锻炼。

(二)现在我们谈谈近视控制的方法

近视防控应该重视基础方法。就如同对待营养不良者,最根本还是要解决温饱问题。

无论近视防控还是弱视治疗,一副合格的眼镜、坚持配戴,才是最基本、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眼睛的作用本就是看世界的,不屈光矫正,何来发挥眼睛最佳作用;

其次是正确的用眼卫生,比如;正确的用眼姿势——一拳一寸一尺、远离黑暗环境、户外活动、健康的身体等;

最后才是各种各样的矫正和治疗方式的考虑。

角膜塑形镜(orthokeratologylens)

简称OK镜,是一种特殊的硬性接触镜(隐形眼镜),晚上睡觉中配戴后角膜中央区域的弧度在一定范围内变平,从而暂时性降低一定量的近视度数,白天不戴眼镜也能够有较理想的视力,是一种可逆性非手术的物理矫形治疗方法。

针对近视增长特别快、有家族近视遗传史等近视易感人群,如果能够做到规范的验配、良好的自我护理、适时的随访观察和定期更换,OK镜就是目前一种非常好的选择。

不过角膜塑形镜价格昂贵,对于验配者的依从性要求较高,对患者的年龄(8岁以上),近视度数,眼睛的状况(眼压,内皮细胞数等)等也有很高的要求,并非所有屈光不正患者都能够验配,护理不当带有一定的并发症风险。

户外活动

户外活动预防近视效果显著,然而在对于已经近视了的青少年的近视增长控制上却缺乏足够的支持数据。小编觉得并非户外活动不能有效的控制近视增长,而是存在其它造成近视增长因素的负能量过大,或者“户外活动”并非户外活动,户外活动应该有充足的阳光、开阔的视野、较高的能见度、愉悦的心情等。

应该保证每天有不小于2小时的间歇性户外活动,比如每近距离工作40分钟,休息5~10分钟,而非集中用眼,集中休息。

阿托品

阿托品可能是未来最有希望应用于临床的近视控制药物,阿托品不是通过调节放松起作用的,它可能是直接对巩膜产生了一些影响而控制近视。

不过它也有一系列副作用,比如过敏、畏光、面红、发热等,浓度越高副作用越明显,停药反应也越明显。阿托品目前还处于临床研究阶段,还没有全面用于临床,在市面上几乎买不到。使用该药物并不能取代配眼镜(眼镜是矫正,药物是控制)。

目前运用主要针对两类人群:年龄太小,不能安全有效的使用其它近视治疗手段;对其它治疗手段都无效时,联合使用。

双焦点软性接触镜

双焦软性接触镜的原理是采用衍射、折射等原理,物像经过镜片后会被分成两组,即呈两个像,一个像落在视网膜上,一个落在视网膜前面,同时提供了清晰的中心视力以及成像于视网膜前持续的近视性离焦。这种与远视性离焦相对的近视性离焦可有效的抑制近视的增长。

框架眼镜也有类似设计,国内目前运用比较少。

RGP(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

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缩写为RGP(RGP即RigidGasPermeableContactLens的英文缩写)。与软性隐形眼镜相比,RGP具有高透氧性、高弹性模量、亲水、抗沉淀,使隐形眼镜并发症的风险大大降低、对角膜表面不规则等患者的矫正视觉质量更高、舒适性更好、使用寿命更长(可达到2年),对青少年近视和圆锥角膜的控制、矫正治疗效果等得到了一致的肯定。

周边清晰镜片

传统的框架眼镜能够保证视网膜中央的黄斑——视觉最敏锐区域接收到清晰的像,大脑能够看清楚外界的物体,然而视网膜的周边区域却不能接收到清晰的物像,即我们的注视目标周边的物体是模糊的。这种模糊,特别是物像呈在视网膜后,会诱导眼球向后生长,造成近视增加。

更大面积的视网膜都接受到清晰的视觉信号,是近视防控的又一大方法。

渐进多焦点镜片

渐进多焦点镜片大家并不陌生,特别是对于40岁以上,调节能力越来越差的人群,配戴多焦点镜片既可以看见远处的物体,又可以看清近处和中间距离的物体,能够改善调节功能差并且不能恢复人群的视觉需求。

换句话说,它可以让使用者少用调节,于是便有了这样的理解:近视的发生发展与近距离用眼过度,调节滞后等失代偿密不可分,那么将渐进多焦点镜片运用于学生等近距离用眼人群,近距离用眼时便可以有效减轻调节的负担。但是

a.眼睛在看近处的物体时,两只眼球会同时内转,调节的肌肉会收缩,内转与收缩是同步等量的,如果人为的增加或者减少调节会打破其二者的和谐关系。这种减少调节类似近视眼患者不戴眼镜,视近时,眼球内转导致调节增加,然而增加的调节是多余的,反而导致我看不到,这种不和谐会导致视疲劳,近视增长,斜视等并发症。

b.对于常人,眼睛的调节能力越强越好,越能够耐受高强度用眼,抵御近视发生,长期配戴让眼睛调节偷懒的镜片显然是不好的,除非有调节过度,调节能力差并且不能恢复等特殊情况。

针对青少年,作为近视防控,如果长期使用或者不区分人群,便可能会适得其反。

单焦点镜片

这是目前使用最多的镜片,与功能性镜片相对应,因为单焦点镜片的作用就只是让近视等屈光不正患者看得见,并没有融入过多的针对近视防控或者提升视觉质量的新技术。

因为其价格相对实惠,眼配简单,所以运用很广。

对于近视增长速度快等高危人群,以及有明显的功能需求的人群,运用功能性镜片或许会更好。

近视眼手术

很多人对近视手术有误解,觉得手术能够治愈近视,近视没什么大不了的,也不会去采取控制近视的措施。

近视眼手术只是类似于戴眼镜的一种矫正方式而已,就像框架眼镜与隐形眼镜属于不同的矫正方式一样,近视眼手术通过改变角膜厚度,或者将镜片植入眼睛里边从而矫正近视、远视、散光等,对于高度近视伴随的并发症并无治疗作用。

近视眼手术有严格的适应症与禁忌症,比如:

年龄在18~50岁

度数稳定,近视眼手术后并不代表近视度数不会增加

无以之相关的特殊眼病和全身系统性疾病,比如青光眼、糖尿病等

对个体的参数也有严格的要求,比如角膜厚度、内皮细胞数、前房深度等

近视欠矫正

相信很多人都会同意这一观点:能不戴眼镜就不戴眼镜、度数就低不就高。但是明明有度近视,却只给度或者度的观点可并不是就低不就高。就低不就高的含义是:“最佳视力、最低度数”,只有度近视,就不应该给度。

如果近视度数配不够会出现的问题有:模糊、调节与集合的不和谐(视近时调节肌肉收缩与眼球内转)等,不仅造成眼睛的负担,易出现斜视、近视度数增长、视疲劳等还会影响学习与生活。

眼镜度数的确定同时还会受到眼位、调节等多因素的影响,所以也并非度的近视。就一定会配戴度的眼镜,但总的原则是不变的——没有事实依据的情况下,欠矫的危害过矫。

软性单焦点接触镜

这便是大家俗称的隐形眼镜,但其实它只是隐形眼镜家族中的一员,我们先对隐形眼镜做一梳理:

隐形眼镜(contactlens),也叫角膜接触镜,是一种戴在眼球角膜上,用以矫正视力或保护眼睛的镜片。

根据材料的软硬它包括硬性(RGP、OK镜等)、半硬性、软性三种。

按配戴时间和功能不同,分为日戴型(RGP),夜戴型(OK镜,角膜塑形镜),治疗型(圆锥角膜型),美容型(美瞳,人工瞳孔)。

与框架眼镜相比,隐形眼镜不仅从外观上和方便性方面给近视、远视、散光等屈光不正患者带来了很大的改善。而且视野宽阔、视物逼真,散光等角膜不规则患者视物更清晰,此外在控制青少年近视发展,治疗特殊的眼病等方面也发挥了特殊的功效。

隐形眼镜因为与角膜直接接触的特殊性,必然有严格的禁忌症,并非像一些不专业的验配机构,针对所有人都实施验配,护理方式简单粗暴。最终导致大家对隐形眼镜有了一些负面的看法。

禁忌症包括:

眼部及全身性疾病,

依从性差:不能及时察觉与反馈眼睛异样,个人卫生及护理卫生不合格,不能定期进行眼部检查,配戴与使用时间超出安全范围等

生活环境:风沙、灰尘、挥发性酸碱物等

(三)近视防控方法的选择

近视防控方法的选择与运用,应该因人而异,讲究个体差异化。

并非针对所有的小朋友都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我们需要通过分析以下几个问题,来考虑需要采取何种级别的处理方式。

年龄

近视发生加深主要年龄:6~12岁

近视加深缓慢年龄:16~17岁

6~12岁是需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0370bm.net/qsnjsdyy/87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