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下午,VisionChina开幕式结束后各个分会场中便开启了不同主题的内容分享,来自行业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们带来了一场又一场众多精彩绝伦的知识盛宴,让人目不暇接,收获颇丰,下面就紧跟本刊记者的步伐,带你解锁北京大学博雅眼视光论坛、第6届中国近视大会、框架眼镜与近视防控3大专场的亮点内容。
北京大学博雅眼视光论坛专场
由上海依视路光学有限公司特约支持的VisionChina——北京大学博雅眼视光论坛在大连国际会议中心FA室举行,医院眼科及眼视光中心主任赵明威、眼视光中心副主任王凯担任主持,诸位专家学者作了精彩分享。
主持人
《谋大局、应变局、开新局》
瞿佳
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医学部主任
VisionChina大会学术委员会主席
年有一项非常值得我们去探索的工作——加快推进新医疗建设,这项建设需要打破壁垒、突出融合。在这其中,医学教育是连接教育强国和健康中国的关键纽带。瞿佳教授认为在医学教育创新发展方面需要做到:1.新理念——推进医学发展,从治疗为主到预防、治疗、康养相结合的生命健康全周期;2.新定位——谋划教育创新;3.新内涵——强化学生培养;4.新医科——统领人才培养。
《敢问路在何方?——拟建立中的医学视光技术职称系列的发展规划》
李岩
医院眼视光中心副主任
李岩教授从推行社会化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北京大学医学部专业技术职称评定考试内容,医学视光技术专业职称序列的报名条件、考核标准等方面为大家深度解析了建立中的医学视光技术职称系列的发展规划。
《儿童屈光矫正与眼位的关系》
李晓清
医院小儿眼科主任医师
儿童屈光矫正的目的一是要矫正近视、远视、散光,提升视力;二是要改善眼位;三是要改善双眼视功能。李晓清教授指出,儿童屈光矫正对眼位有一定影响或重大影响,如果仅考虑屈光不正本身的矫正而忽略与眼位的关系,可能出现眼位问题并影响视功能。因此,在每次复查时都需要仔细检查眼位,及时发现屈光对眼位的影响,检查眼镜处方有无调整必要。
《先天性眼球震颤治疗新技术》
王乐今
医院眼科中心行政副主任
王乐今教授对先天性眼球震颤治疗的新技术——CN治疗方法作了解释,如手术治疗包括中间带移位术、本体感受器切除、破坏术,非手术治疗则包括矫正屈光不正、三棱镜、角膜塑形镜、药物。王乐今教授还指出CN治疗方法可显著降低运动缺陷型先天性眼球震颤患者的震颤频率、震颤幅度,提高黄斑中心凹注视时间,同时也预测CN治疗方法将有望成为治疗先天性眼球震颤的新方法。
《眼视光教学演示:角膜塑形镜的前世今生》
徐琼
医院主治医师
徐琼老师通过教学案例在现场还原了一堂生动的本科教学课。她从OK镜的设计原理、配戴的特殊性、镜片配戴不规范所带来的眼部疾病等方面进行讲解,将复杂的角膜塑形镜讲得透彻明白,并向大家分享了“”原则,其中2是指OK镜的2个作用:矫正近视度数和控制近视发展;4是指4个弧:基弧、反转弧、定位弧和边弧;6指度以下度数矫正是可行的;8指8周岁以上的儿童配戴OK镜才OK,如果泪液不良也不OK,角膜有病变的患者也不OK。
《人工智能在眼视光临床中的应用》
王凯
医院眼科及眼视光中心副主任
王凯教授从角膜塑形镜设计的基本原则、人工智能在眼视光学科中的应用、机器学习如何用于角膜塑形镜验配、AI预测生理性眼轴增长4大方面进行分享,其中人工智能在眼视光学科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近视的大数据学习、接触镜验配、图形识别和分类、屈光不正临床决策、双眼视觉分析、近视防制药物筛选。同时,王教授特别指出眼轴的增加并不总意味着近视度数增加。其中生理性眼轴增加量随年龄增加逐渐减小;平均曲率对应的生理性眼轴增加量较大;高度数对应的生理性眼轴增加量较大;男孩的生理性眼轴增加量比女孩略大。
《屈光术前角膜评估及术式选择》
张钰
医院眼科主任医师
屈光手术的种类日益丰富,但是如何为患者选择更为合适的手术呢?张钰教授将LASEK、FS-LASEK、SMILE、ICL这4类屈光手术从适应范围、术后恢复时间、个性化、生物力学稳定、角膜感觉神经、术后干眼、眼内并发症、能否进行二次手术方面作了对比分析。指出实施手术需要评估每项屈光手术长期的安全性、手术效果以及患者的需求。若低于-6.00D首选激光手术,-6.00D~-8.00D的患者建议选择FS-LASEK、SMILE或ICL,高于-8.00D的患者则建议首选ICL。
《远视角膜屈光手术一例》
潘中婷
医院主治医师
潘中婷医生从自己所治疗的第一例远视角膜屈光手术案例出发,通过对比分析,总结出远视角膜屈光手术首选板层手术;而手术设计的原则是充分睫状肌麻痹验光、宁过勿次,散光轴准确,角膜瓣、光学区、过渡区大;在手术操作中需注意散光矫正、眼表水分适中,制瓣、激光切削不偏心等。
《6~12岁儿童使用两种不同设计离焦镜片控制近视进展的效果评估》
彭子苏
医院眼科及视光医师、北京大学医学部眼视光学院秘书
彭子苏医生通过对比两种不同设计的离焦镜片在控制近视进展方面的效果,指出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将运用大样本数据进一步研究OCT-OCTA在不同屈光度数患者中的基线参数研究、近视离焦镜片在儿童青少年近视进展中的有效性评估、近视进展奉献评估等工作。
讲师合影
第6届中国近视大会专场
由成都康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特约支持的VisionChina——第6届中国近视大会在大连国际会议中心F室举行,由首都医科医院徐亮,医院眼科及眼视光中心主任赵明威,宁医院盛迅伦,复旦大医院周行涛担任主持,众多近视专家围绕近视话题展开了精彩的话题分享。
主持人
《个性化预测是近视防控的关键》
徐亮
首都医科医院教授
徐亮教授从防盲高度介绍了近视防控的重要性,并分析了如何聚焦近视防控的高危人群?同时,他还指出需要实现个性精准防控要落实4个任务:初期近视中高度近视的风险;预测病理性近视致盲风险;父母近视对子女遗传风险;为近视进展做个性化画像。
《重视高度近视以及病理性近视的危害》
周行涛
周行涛
复旦大医院院长
周行涛院长指出,如今是一个近视矫正成为激光途径与晶体途径、“加法”与“减法”结合的时代。超百万的临床实践和每年超过80%的增长证明眼内镜ICL已进入稳健加速期,成为了矫正高度近视的有效手段。此外,他还强调需加强以手术安全性为主要目标的严谨培训,及术前视网膜检查的方法:超广角、免散瞳、成像快、景深大。
《早发性高度近视的早期干预》
盛迅伦
宁医院教授
早发性高度近视指的是7岁前屈光不正小于或等于-6.00D屈光度或大于26mm眼轴长,高度(病理性)近视与严重眼部并发症相关,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都参与了近视的发生、发展。针对单基因遗传性眼病(HED)的研究发现,一些HED常伴有早发性高度近视,如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Stickler综合征等。采用孕前对夫妇做基因检测、孕期筛查和产前诊断、遗传性眼病早期筛查和诊断相结合的三级预防策略,可以及时有效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
《自动翻转拍防治青少年近视的临床观察》
刘平
哈尔滨医院医院教授
作为一款新型的近视防治专利产品,自动翻转拍利用水平驱动系统调整瞳距大小、垂直驱动系统上下翻转镜片、硅胶按摩头按摩太阳穴、镜框架更换镜片(度数相等的正负两对镜片),摆脱了传统翻转拍的手动限制,不仅能改善调节速度,增加调节幅度,还能有效改善调节滞后和调节功能不足的问题,而且放松与紧张的能力范围越大,效果越好。
框架眼镜与近视防控专场
VisionChina——框架眼镜与近视防控专场在大连国际会议中心F室举行,由温州医医院保金华、泉州爱尔医院金丽文、医院邹云春担任主持,探讨了关于框架眼镜在近视防控中的重要作用以及相关的技术研发新进展。
《脉络膜在近视进展中的角色》
张磊
蔡司光学集团博士
从静态的角度来看,统计中的近视眼与正常人的脉络膜厚度显著不同,而动物模型和人体实验都证明了脉络膜厚度对离焦刺激的影响。硬性角膜接触镜、低浓度阿托品和离焦软镜等已有近视防控手段对脉络膜增厚都有一定的影响,但目前针对脉络膜的研究也存在3点挑战:首先,数据是立体的;其次,脉络膜自身的周期节律变化“干扰”;第三,如何解读数据,与防控效果联系起来。
随着OCT的发展,研究者可以实时获取更全面、更精确的脉络膜厚度信息,从而更好地分析脉络膜和近视的关系,有利于增进对近视控制手段原理性的理解——从产品开发到病人适应性选择,这种快速可靠的生物学“先兆”可能成为很好地筛选近视控制手段的工具。
《大数据时代五分制对数视力表在眼科临床推广》
毛欣杰
温州医医院教授
温州医科大学在~年间共记录了51.9万名患者的.9万条验光记录,但却无法据此进行视力统计,因为温医采用的是小数记录法(而非logMAR或五分记录)——这种国内常用的视力结果记录方法以几何级数来表示视力,不能将其视力值直接进行平均或直接进行其他视力统计。究其原因,在于目前我国通用的投影视力表都是小数制。
五分记录法的优点在于能将视力和视觉功能用数值表达,妥善解决了分数制和小数制的缺陷,能直接进行视力统计;同时方便变距应用,扩大了视力表的使用范围和灵活性,更符合人们的心理习惯。在大数据时代,五分制对数视力表快速、正确的特性更能满足临床、科研和视力普查的需求;加快国产投影对数视力表的推广运用,不仅能实现近视防控数据和临床数据的统一,更有利于大数据的视力计算和评估,有助于倒推行业变革。
《近视防控镜片的新进展》
DamienPaille
依视路集团新加坡研发中心
不同的近视防控镜设计有不同的原理。第一代近视控制眼镜依据的原理是远视离焦或视网膜后的信号会刺激眼轴增长;第二代是视网膜周边的远视信号可以促使眼轴增长;第三代是视网膜前方的信号可以防止眼轴增长;第四代则基于视网膜前的离焦信号区比纯离焦区更能控制近视的研究,采用的是梯度式的近视离焦设计,如依视路集团研发的覆盖H.A.L.T.技术的StellestTM星趣控镜片,包括11个连续的微透镜环,利用科学的光学、几何设计,矫正近视,控制近视发展,而且像单光镜片一样易于验配。
《非球微透镜技术框镜延缓近视进展研究》
保金华
李雪
黄莹莹
保金华、李雪、黄莹莹
温州医医院
据3人介绍,其团队正在实施的一项前瞻性的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将名参试儿童分成3组:配戴高非球微透镜组(HAL)、配戴低非球微透镜组(SAL)、单光镜对照组(SVL),在戴镜后6个月、12个月分别对试验对象进行检查,发现:SVL组近视进展最快(0.81D/年),HAL使近视进展减慢0.53D(67%),SAL使近视进展减慢0.33D(41%)。戴镜12个月,近视无进展/回退:HAL组28%,SAL组11%,SVL组2%;眼轴无增长/缩短:HAL组28%,SAL组9%,SVL组0%。HAL组的视觉质量和视觉功能(调节幅度、调节滞后、调节微波动、隐斜等)没有明显变化,但脉络膜厚度相比另外两组明显增厚。同时,配镜高度对HAL组几乎无影响。
目前得出的结论如下:基于非球微透镜技术的镜片的适应性、视觉质量和戴镜时间与单光镜相似;研究检验具有代表性(SVL组平均近视进展0.81D/年);与单光镜相比,采用非球微透镜技术的镜片能显著减缓近视进展和眼轴增长;“剂量效应”影响:高非球形微透镜的近视控制效果更好,且常戴镜(≥12小时/天)的近视控制效果更好;戴镜24个月的结果有待进一步分析总结。
《框镜控制近视眼之历史演变与未来畅想》
林政桦
爱尔眼科集团眼视光研究所
结合框架眼镜的发展史,近代消费者对框架眼镜需求的最大变化在于:在矫正视力的基础上,更要控制近视。基于这一需求,陆续催生了渐进镜、棱镜组合透镜、周边离焦矫正镜片(减缓30%近视发展,年龄比较小、父母近视者效果更好)、多区正向光学离焦镜片(环形离焦区)等镜片产品。而且,不同程度的近视眼,应该配戴不同设计的离焦镜片,这其中,视网膜屈光地形图的运用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林政桦在分享时还提到了爱尔打造的全球首个视网膜屈光地形图数据库和首创的广域视网膜屈光测量仪。据分析,近几年关于离焦镜片的设计已逐渐成为一种新的镜片研发热潮。
精彩的学术分享与研讨会在各个分会场中同时进行,思想和创意都在此汇聚、碰撞,想要了解更多关于VisionChina大会的最新内容,敬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