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这样说近视
我们熟悉的唐代诗人白居易、宋代诗人杨万里、黄庭坚、陆游都是眼疾重症患者。可怜的白老先生小时候读书太用功,以致后半辈子一直生活在眼疾的困扰中,痛苦难耐的白先生倾毕生心血写了《眼暗》一诗:
早年勤倦看书苦,晚岁悲伤出泪多。
眼损不知都自取,病成方悟欲如何?
夜昏乍似灯将灭,朝暗长疑镜未磨。
千药万方治不得,唯应闭目学头陀!
本诗表达了他后悔当初用功读书的思想感受,眼病好痛苦啊,唯愿从此以后做个闭目和尚。用功学习是要付出痛苦代价的,白老先生希望大家以他为戒。(传统中医认为,从健康角度讲,凡事不可过,用眼亦是。童学们,不可因此观点而不学习哦!)
古人还有诗曰:“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疏梅悬高灯,照此花下酌。只疑梅枝燃,不是灯花落”,从这些古诗句中,可以看出无一不是近视者的朦胧美的写照。
好吧,近视都近视了,来看看有没有什么可以缓解的方法,古人在这一点上可是做出了长时间而广泛的探索。
古人这样治近视
█烟熏
《本草纲目·葛蒲》记载:“石菖蒲置一盆于几上,夜间观书,则收烟无害目之患。也有人把普通的植物油换成枸杞子榨出的油,宋代赵浩《养病漫笔》记载:“枸杞子榨油,点灯观书,能益目力。“古人用烟熏,我们用艾灸治疗眼疾比较安全有效,如果想要黑眼珠更黑、白眼球更白大家可以用艾灸来预防眼睛。”
█药洗
老少咸宜的是外洗法。
《苏沈良方》卷七“治诸目疾”条,记载了一种外洗眼目法:“上盛热汤满器,铜器尤佳,以手掬熨眼,眼紧闭勿开,亦勿以手揉眼,但掬汤沃,汤冷即已。若有疾,一日可三四为之,无疾一日两次,沃令眼明,此最治赤眼,及睑毗痒。”方法就是打一盆热水,用双手洒在紧闭的眼睛周围,据记载苏轼本人因写作过劳所患的目痛,“沃之而愈”,邵兴宗长期坚持洗目,“令昏目复明,遂能读小字”。有没有效果不好说。至少从讲卫生这一点上,是不错的。
█药膳
还有一种方法是吃中药,药补加上食补。
《本草纲目》记载多种药物有明目助读的功效,比如芜菁花“主治虚劳眼暗,久服长生,可夜读书”,槐实“令人可夜读书,延年益气力”,苍术“治目盲,燥脾去湿宜用”。
除此之外,黑豆和枸杞也是治眼病的首选,《冷庐医话》记载一人患上病目之后专服黑豆,并佐以洗目法,半年愈,“因服小黑豆勿辍,凡二十余年,迄今目光如旧,灯下可作细字,未始非此方之力”。
(犯眼咒)按:左手持剑诀,指眼诵咒毕,将眼吹三口。如吹太过,则瞳人反背,再将前咒诵一遍,呵一口,则瞳人如故。天灵灵,地灵灵,家先香火不安宁,厨灶前头多秽犯,挖窖动土侵龙神,弟子念来神即晓,各安方位守家。
█针灸
另一种是火骨针灸法,大小骨针,用前先用火烤,刺入对应穴位,即可治疗眼疾。《针灸易学·眼目门》、《奇效良方》、《针灸问答》都提示,灸大小骨空穴七壮,可以治愈多种眼疾,如眼睑赤烂、迎风冷泪等等。
█古人的眼镜
真正意义上的眼镜传入中国是在明代宣德年间,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天文学获得了极大发展,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应用促成了眼镜的发明。此后,眼镜被西方传教士带入中国,清朝后期真正流行开来。
清代早期眼镜一般都用来进贡,只有皇族成员有资格享用,中期以后我国有了自己的眼镜生产作坊,主要用来进贡,皇帝会把质量一般的作为赏赐赏给有功的大臣。
清史记载,雍正皇帝年轻时视力就不好,自己说是戴了父皇御赐的眼镜才变得“精明”,批阅奏章的效率大大提高。45岁登基的时候视力已经很差,命令内务府造办处置办眼镜,有圣旨说:“按十二个时辰做近视眼镜十二副,在哪个时辰看得多的,重做六副。”两个月后,造办处做得水晶、茶晶、墨晶、玻璃近视眼镜十八副。
雍正元年至七年之间,他们为皇帝制作了各式眼镜三十五副。雍正帝把这些眼镜随处安放,每到一地,随手可取。对于当时大多数没钱的普通人来说,还是乖乖回家吃药洗脸吧。
附一:
█传统中医看近视眼:
一、古人对近视眼的认识与治疗
古人对读书的苦深有体会啊,认为读书会伤肝损目。而现代不仅读书会伤肝损目,玩手机、玩电脑、看电视都会伤肝损目,现在近视眼是越来越多。那么古人是如何看待近视眼?又是如何治疗近视眼的呢?
1.血虚
中医认为久视伤血,如果用眼过度,则会损伤肝血。由于肝开窍于目,肝血不足则会导致近视眼。
代表语录
能近视不能远视者,阴气不足,阳气有余也,乃血虚气盛。(李东垣)
能近视,不能远视,乃气盛血虚。(《脉症治方》)
代表方:
金髓煎丸,治眼目昏花,远视不明,久视乏力,常服滋血益水,去风助目。(《御药院方》)
生地(一斤),熟地(一斤),石斛(四两),杏仁(半斤),牛膝、防风、枳壳、当归(各四两)
上件药并用石臼中捣,罗为末,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五十丸,空心温酒下,粥饮亦可。
2.肝虚
肝虚,包括上面所说的肝血虚,还包括肝气虚,肝血虚,肝阴虚等。认为肝虚能导致近视的原因,还是因为肝开窍于目,如果肝本身都虚了,就不会将多于的气血运输给眼睛,则会导致近视。
代表语录
肝脏虚弱。远视无力,宜补肝。(《太平圣惠方》)
夫目不能远视者,由目为肝之外候,腑脏之精华,若劳伤腑脏,肝气不足,兼受风邪,使精华之气衰弱,故不能远视。(《诸病源候论》)
代表方:
猪肝羹方,治肝脏虚弱,远视无力,补肝。(《太平圣惠方》)
猪肝(一具,细切,去筋膜),葱白(一握,去须,切),鸡子(三枚)上以豉汁中煮作羹,临熟,打破鸡子,投在内食之。
3.肾阴虚
由于肝肾同源,肾阴不足,而导致肾水不能滋养肝木,水不涵木也会导致近视眼。
代表语录
能近视不能远视者,属肾虚,阳气有余,阴气不足也。(《证治汇补》)
肾脏虚耗,水不上升,眼目昏暗,远视不明。(《奇效良方》)
代表方
地芝丸,治眼不能远视,能近视。或赤肿痛,及大疠风成癞,悉皆治之。
生地黄(四两),天冬(四两),枳壳(二两),甘菊花(三两)
上同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清茶送下一百丸,温酒亦可,食后服。
4.肾阳虚
也有认为肾阳虚会导致近视的,是由于眼中不仅藏有神水,还藏有神火,如果神火不足,则不能远照,则能近视不能远视。
代表语录
人有能近视而不能远视者……人以为肝血之不足,谁知是肾火之本微乎……盖眼目之中,不特神水涵之,抑亦神火藏之,故凡光能照远者火也,近视之人,正神火之微耳。神火藏于目中,而发于肾内,治近视之病,必补肾火为主。(《辨证录》)
能近视而不能远视者……乃阳气不足,阴气有余。(《金匮启钥》)
代表方:养火助明汤、肾气丸。
养火助明汤
熟地(五钱),山茱萸(三钱),葳蕤(五钱),巴戟天(一两),肉桂(一钱),麦冬(三钱),北五味子(三分),枸杞(三钱)
5.心血虚、心火虚
代表语录
不能远视,责其无火,法当补心。(《此事难知》)
代表方
定志丸,治能近视,不能远视。
远志、菖蒲(各二两),人参、白茯苓(各一两)为细末,炼蜜丸,以朱砂为衣。每服十丸,加至二十丸,食后米饮下。
二、治疗近视的穴位
1肝俞。治肝虚目不明,肝俞二百壮,小儿斟酌可灸一二七壮。
2水泉。主治:目茫茫,不可以远视。
3目窗。主治:头旋目痛,远视不明,面肿,寒热汗不出。
4精明。目远视不明……精明主之。
5承光。主:青盲,远视不明。
6瞳子髎。主:青盲,无所见,远视茫茫,目中生肤白翳。
7承泣。主:目不明,泪出眵,瞳子痒,远视茫茫。
近视眼其他治法
近视眼食疗方
1《本草纲目》:青羊肝,不能远视,同葱子末,煮粥食。
2《普济方》:目难远视,肝虚也,猪肝一具(细切,去皮膜),葱白一握,用豉汁作羹,待熟下鸡子三个,食之。
3《本草述钩元》:不能远视。羊肝一具,去膜,细切,葱子一勺炒。为末,以水水熟,去滓,入米煮粥食。
其他治法
《串雅外编》洗头明目:凤眼草,即椿树上丛生荚也。烧炭淋水洗头,经一年,眼如童子。加椿皮炭尤佳。
《外治寿世方》明目枕:荞麦皮、绿豆皮、黑豆皮、决明子、菊花同作枕。至老目明。
《厚生训纂》:绿豆治病,则皮不可去,去皮壅气,作枕明目。枕内安麝辟邪,安决明子、菊花明目。
所以,枕头里放菊花、绿豆、决明子,都可以达到明目的效果。
养眼法
《三元参赞延寿书》:早起以左右手摩肾,次摩脚心,则无脚气诸疾。以热手摩面,则令人悦色,以手背揉眼,则明目。
《山居四要》:五更两手擦摩令热,熨腮去皱纹,熨眼明目。
《导引经》云:平旦,以两手掌相摩令热,熨眼三过;次又以指搔目四眦,令人目明。
还有一个明目的方法是:“节其酒色,冬夜卧暖,睡醒开目,转睛四十九遍,永无眼疾。”
保护眼睛的秘方,大家可以试一试
1.养脑明目
每天坚持早晚各做一遍小指向内折弯,再向后扳的屈伸运动。每遍进行30~50次并在小指外侧用拇指和食指揉捏50~次。经常做不仅能养脑明目,还能缓解白内障和其他眼病者的症状。
2.熏蒸调目
历代养生家都重视眼睛的保养,在《慈禧光绪医方选议》中就有一个清目养阴洗眼方:甘菊9g、霜桑叶9g、薄荷3g、羚羊角4.5g、生地9g和夏枯草9g。将此方水煎后,先熏后洗,有疏风清肝、养阴明目的作用。
3.药枕健目
在《外科寿世方》中记录了可以健目的药枕,其中包含了荞麦皮、绿豆皮、黑豆皮、决明子和菊花。
4.茶饮清目
枸杞子茶:枸杞子养肝明目,富含胡萝卜素(维生素A原)、维生素B1、B2、C及钙、铁等,是养眼佳品。
菊花茶:富含维生素A,能养护眼睛,也是中医治疗各种眼疾的良药。菊花茶能让人头脑清醒、双目明亮,特别对肝火旺、用眼过度导致的双眼干涩有较好的调养效果。
5.踏青极目
中医认为春天阳气生发,《黄帝内经》讲: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这个春天来得有点晚,却并不妨碍踏青养目,吸收天地生发之气。我们都知道看绿植对缓解眼部疲劳大有好处,中医认为:肝对应的颜色是青色,青色对肝有调养作用,所以看绿色能调养肝。春天又对应肝,因此春天看绿色对养肝最为有利。而肝开窍于目,调肝就能养目。所以在明媚的春天,约上三五好友,迎春踏青,既能赏景,又能养眼,不亦乐乎!
6.心静目明
肝开窍于目,调养好肝自然能让眼睛明亮。而肝主情志,情绪的变化直接影响肝的功能。中医有句话叫“暴怒伤肝”,恼怒发脾气可致肝气上逆而见头胀头痛、目眩发黑、呼吸不畅、胸胁胀痛、烦躁失眠。也就是说只要是巨大的情绪波动都会伤肝,进而影响眼睛。所以保持心情舒畅,是最有有效的明目方法。
7.摩手熨目
“为革命保护视力,预防近视,眼保健操现在开始,闭眼……”这套伴随着舒缓音乐的眼保健操,连同喊节拍的清脆童音,已经成为几代人的记忆。马上重拾眼保健操吧,在回忆中保护疲累的双眼。除了眼保健操,还可以试一试古人按摩眼睛的方法——熨目。《圣济总录·神仙导引上》说:“摩手熨目”,其作法是:以双手掌面摩擦至热,在睁眼时,两手掌分别按在双眼上,使其热气煦熨两目珠,稍冷再摩再熨,如此反复3~5遍,每天可做数次,有温通阳气,明目提神的作用。
8.肝胆相照
“肝胆相照”指的是肝和胆同属一个系统,对胆的调理有助于肝的健康。调理胆可以拍打胆经:从大腿外侧根部开始,自上而下慢慢敲打至膝盖处,再反向敲打回大腿根部。每天一两次,每次敲打2~3分钟。敲打时可以用拳头,要稍用些力量,以自己感觉力度足够且不会造成伤害为宜。(注意:夜间11点到凌晨1点不要敲)
9.足浴惜目
中医认为对眼睛影响很大的几条重要经脉,如肾经或是肝经等都是联系在眼睛和足部之间的通道中。通过对足部的保养,可以刺激体内的经脉更好地控制对眼睛的濡养。推荐按摩太溪穴,位置在内踝高点和足跟跟腱之间的凹陷中。用拇指上下按揉这个穴位,不宜过于酸胀,3分钟即可。其次是太冲穴,位置在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的凹陷中。用拇指按揉3~5分钟即可,感觉以中等强烈的酸胀为宜。
其他护眼偏方
(1)眼睛酸涩疲劳:可用牛奶洗眼。将纱布折叠成小片,在牛奶中完全浸透,覆盖在眼皮上20-30分钟,能增强眼部肌肉活力,解除疲劳。
(2)黑眼圈:可用喝剩的红茶包敷眼,每晚睡前使用,20-30分钟后取下,对后天性黑眼圈效果较好。
(3)眼袋或生理性浮肿:新鲜土豆切成片先揉擦眼部患处,再敷在眼周15-20分钟取下,可消肿,经常食用可减轻眼袋症状。
(4)自制眼膜:每周1-2次,以胡萝卜或黄瓜捣碎取汁加入维生素E油剂4-6滴混匀,敷于眼部,提供眼部特别的滋润与放松。
(5)晨起喝一杯加了菊花的绿茶,可以提神醒脑,清肝明目。
(6)如果眼睛经常有血丝或突然有小范围充血,可以用1/3或1/2张新鲜的荷叶煮水喝。荷叶能解暑清热、升发清阳、散淤止血。
(7)若目赤肿痛或目赤障翳,可用一两新鲜的车前草煮水饮用。此草具有清热、利水、明目的功效。
(8)经常按摩眼眶和面部,每次10分钟,每天数次,对眼睛有保健作用。
(9)用艾条炙足三里、曲池和合谷这3个穴位,每星期两次,可起补益肾气、清热利湿、调和营卫、明目退翳的作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