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医院开展了国内首例PRK准分子角膜屈光手术到医院开展了国内第一例全飞秒SMILE手术,角膜屈光手术在我国发展迅猛,历经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欠规范到规范化的成长过程。目前,近视眼矫正手术有两大类,其中一类是“加法”手术即眼内屈光手术(ICL),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一类是“减法”手术即眼外屈光手术。面对众多手术类型,如何为患者选择更适合的术式,一直是屈光手术医师讨论的话题。新近发表于中华眼科杂志的文章《不宜盲目扩大眼内屈光手术的适应证范围》,仔细分析了激光角膜屈光手术与眼内屈光手术的利弊得失,进一步强调了在临床当中严格遵循适应证的重要意义。
“加法”手术与“减法”手术有何差异?
角膜屈光手术通过切削角膜组织、改变角膜曲率,达到矫正近视眼的目的。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安全、有效、可预测性强,是目前眼科临床矫正近视眼的主流手术,激光角膜表层屈光手术、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和新一代的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SMILE)手术3种方式各有优点和最佳适应证,三足鼎力,稳定发展。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ICL),通过眼内植入屈光性人工晶状体,从而改变术眼的屈光状态。眼内屈光手术矫正范围更高、效果稳定、无需去除角膜组织,在临床得到逐步推广。两类近视眼矫正手术通过适应证的合理选择,拓展了临床手术矫正近视眼的范围。但是,前提是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个性化选择更安全、更有效的手术方法,避免并发症,才能有效提高手术效果。目前屈光手术的适应证标准总的趋势是低、中度近视眼可选择激光角膜表层屈光手术,中、高度近视眼选择激光角膜板层屈光手术,而高度、超高度近视眼选择眼内屈光手术。专家建议:不宜盲目扩大眼内屈光手术的适应证范围
李莹教授在文章当中表示,近年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我国的应用更趋于低、中度近视眼化,甚至极低度近视眼、角膜形态结构正常者也被推荐首选该手术,这成为越来越多眼科医师和患者 版权属《国际眼科时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经本网同意并在文章顶部注明“转自《国际眼科时讯》”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