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从两河来1探寻上古简史三

一.说明

坦率地讲,构思中的本文原标题为“商源苏美尔”。因为,长期以来,笔者一直认为商源于苏美尔;且苏美尔人,是黄种人的一支。此结论,在笔者卖弄于今日头条的零星文字中,曾有明确提及。

但这结论,是笔者在没有查阅,与商有关的基本相关资料;也不具备对商,最肤浅认知的前提下;自负、拍脑袋地主观认定。甚至,在听到石峁遗址的名字,就即刻臆想,如此强大的方国,肯定对应于苏美尔族裔集团;并因此,对应于先商。特别是,当笔者自认能将良渚遗民、五帝集团、夏后族裔,分别对应,不同实体;剩下商族,只能对应,苏美尔族裔。

而今成文,落笔艰难;才知当初,结论草率。虽然此时,对此结论,依然神往;至少现在,亦未证否。但不得不承认,外行的笔者,此番重新思考时;在能查到的一点点资料中,看得晕头转向里;无法锚定多个关键点,再连点成线,遂循线而索,推断出商族之源,及其与苏美尔人的关系。

纵观商史,商候契到商帝纣,一千多年的传承;唯一能锚定的,只有殷墟大量出土的甲骨文;其余的,只能模糊于黄河中、下游,鲁、豫、冀为主的一片茫然中。当然,这只是笔者外行的了解;且,笔者所谓的锚定,是指商所特有的、能追根溯源、千年不变的文明标志。学界内,已由二里岗、二里头,一路上溯到了下七恒。只不过,由于无相关了解及专业知识,笔者无法将其与本文主旨相连;更期待,安阳殷墟后,在洹北商城、郑州商城到偃师商城等,能有更多的考古发现,直接指明方向。

故而本文,勉为其难;不能像文,好歹拼凑出夏迹的模糊连线。本篇只能粗略描绘,商迹的几个离散点;无法构成证据链,勾勒出其最粗脉络;而且还是,基于臆想和猜测;所以本文,几无实质意义。但鉴于,本人猜测的几个历史要点,与业内专家们的普遍共识,略有不同之处;故无知无畏,堆砌文字,权当抛砖引玉,看官不吝斧正。以下,先从商代夏言起。

二.商何以代

2.1夏亡之因

有关文献,汗牛充栋;夏所以亡,不外两说。以《史记》为代表,强调内因:“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或曰,“夏桀为虐政淫荒”。以《竹书纪年》为代表,不忘外因:“伊洛竭”;《周语》补之,“而夏亡”。

真实缘由,笔者认为,合二为一。一方面,夏桀荒淫无道,穷奢极欲,劳役繁重,“武伤百姓”,失德失信;夏在孔甲时,已衰的基础上,被更彻底地自毁内部统治基础的同时;还导致部分诸侯叛离,削弱外部拥护。

另一方面,又确实发生特大旱灾,予夏最后一击。以《竹书纪年》为据:“(夏桀)十年,夜中,星陨如雨。地震。伊洛竭。”虽未言明,伊洛竭的原因;但极有可能,就是旱灾。而此旱灾,还很可能,一直持续约29年;最后,旱灾严重到连续“五年不收”,到“(商汤)二十四年,大旱。王祷于桑林,雨。”之后,才算结束。

而在本系列首文中,曾谈到非吉的异常天象,亦或大规模天灾出现时;迷信的古人,往往会认为是地上的罪恶或过错,导致神怒天怨;而把问题的症结,指向天子。从而发生主动或被动地禅让,甚至战争,来改朝换代。而五帝中的尧之所以代挚,很可能就是事件,彗星撞地球前;出现在天际的,彗星所呈现的、不详兆的硕大扫把星,直接导致帝位变动。而传说中的蜀王杜宇,也是所谓天灾出现,引咎让位于宰相。

可以推论,这发生在中原腹地,夏末的、特大持久的旱灾,直接摧毁了夏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并进而引发,对天子最后一丝信仰的崩溃。所以,夏在中原,已无足够的民意基础,已是无根之木。

再加商累世为候,朝中高官,权力巨大;又服马,拥有战略资源,战车规模肯定不小;还服牛,掌握先进生产资料,经济实力雄厚;而且扎根中原,开枝散叶,族裔规模,肯定庞大;其实力,早已首屈一指,傲视中原。偏偏商汤,还修德,敬鬼神;能替天行道,伐无德诸侯;其能代夏,已是顺理成章。

以上废话,想必也是学界公认。笔者要补充的是,为何“伊洛竭”,是旱灾所致;再借由此因,发挥点个人主观臆想。

2.2旱灾原因

据说,地球每年都有几次规模不等的流星雨(注1:《流星雨的奥秘:一种令人着迷的天文现象》,知识分享社区,


转载请注明:http://www.0370bm.net/jsyxcdyy/11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