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海啸 >> 海啸资源 >> 思悼个人观后感

思悼个人观后感

电影《思悼》,即根据“壬午祸变”的的真实历史,由韩国实力派导演李浚义继《王的男人》之后,沉寂10年洗尽铅华,再次执导的“生命议题”扛鼎之作。两小时的电影,我认真看两遍,看得浑身通透,遍地琉璃。太子思悼在本片中,因被疑为忤逆谋反,被父亲钉在了米柜里。

你有没有发现?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米柜。私人订制,量身打造。其实根本不用谁钉,你也会很自觉地呆在里面,直到老鼠一样的岁月,一嘴一嘴慢慢将你咬死。古往今来,能出柜者,寥寥无几。

思悼入殓时,丧礼司仪官煞有介事地往其口中倒米,每倒一勺,即朗声报数,“一千石”、“两千石”、“三千石”……这一出好戏,如江湖倒影,观之令人血冷泪崩。遗憾你我生而为人,不知道该说什么,不晓得该找谁说。人的此生博弈,来生红利,不就是心心念念声声呼唤这一二三千石吗?人,就只配扒拉这个?生命,就真的只图这个?

电影或文章,都属感性事,就算痛定思痛,也只能点到为止,经不起破碎;画面过于华丽,感慨过于啰嗦,等于短命换风光,无明倒胃口。岂非还是图那另一种一二三千石?所谓江湖,或许不过是东方人的浪漫调调,说穿了,不过饮食男女,吃尽穿绝。叩问的真谛,主旨未必在武断给结论。更有助益或许是将领悟留给人,各品各的人生。

米柜,就像一个人间LOGO。你想要的,都在里面了。站在米柜面前,你不只是看见前世今生,你其实还可以看见自己整个未来的样子,看见自己生生世世的精神粮仓。电影里的英祖,是思悼的父,也是朝鲜的王。

这个秩序的建立者、受益者和捍卫者,其实还是一个上帝的抄袭者。看似无限风光,其实身心沧桑。这可怜的家伙,就如同一枚黄袍加身的蚌。揣着他所能理解的“王的珍珠”,一生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一边麻木,一边疼痛。

无论他每次回家怎么勤漱口,洗耳朵,烧咒符,无论他多么虔诚奉行“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他就是一个朝鲜的犹大,一个王室的蟊贼,一个人间的乞丐,一个野蛮的父亲,一个内心倾斜乃至于严重残疾的男人。

其实,不管为父,还是为王,都曾经柔弱可欺,备受摧残。尤其是父亲这种差事,自由度颇高,并不怎么挑人,天下的每个爹都干得理所当然,莫名其妙都按上帝的画风来设计。所以放眼人间,你总能在诸多父子身上,见证到生命的延续、“进化”与不完美。就像写作文一样,第一页是父亲,第二页是儿子,字里行间,都是生命。

一个怨恨父亲的儿子,是担负了父亲太多的不及格和未完成而难以释怀;一个嫌弃儿子的父亲,是在儿子身上看到了自己太多的龌龊与不堪而拒绝接受。父或子,只是另一个彼此。3.0、4.0、5.0、6.0……版本变更,角色互换,一个主题,不同答卷。

回头再看看你自己的父亲,你或许会发现,他其实一直都只是那个缺乏安全感的小孩子。小时候,他到处找乳头,要跟妈妈睡;长大后,他到处找玩具,要跟姑娘睡;再后来,他到处找武器,可是再也睡不着,总是焦虑失眠,午夜梦回。

天下的父亲,差不多都是赝品。包括佛陀本人。坦白讲,我一直觉得女人比男人要更高级一些。她们不属于这个世界,她们是另一类物种。(很抱歉,我没有任何科学根据。)如果非得打个比方,女人是这个世界的酵素,或者酵母。没有她们,就没有世界。母亲、妻子,或者叫女人,她们来到人间,本来是天使身份,可是大多数女人后来都变节了。或被绑架,成了人质。

我知道很多地球人难以接受我这种“空穴来风”的说法,没事,你权当聊斋听听就可以。既然是聊斋,无妨再说几句或许更雷人的话:凡是自小跟母亲关系健康融洽的孩子,长大后铁定向上向善、从一而终,绝不沾花惹草、乌烟瘴气。这是第一句。凡是自小跟母亲关系不好的孩子,长大后铁定成为传说中的娘炮或渣男。这是第二句。凡是自小被真爱滋养,跟母亲连接比较深的孩子,他这辈子根本不会薄待女人,再不济也会成为绝代天骄,或是一代高僧。这是第三句。

女人是上帝安置在人间的生命卧底,再变节也是个生命教练。如果你正好有幸是个男人,建议你擦亮眼睛!永远不要试图轻薄或挑衅女人,她们身上带着自己都未必知道的宇宙密码。灭一个国极容易,先灭掉这个国的女人;毁一个家更容易,先毁掉这个家的女人。干掉一个人就更简单了,直接截流他的爱(人)。

一个严重缺爱的人,绝对是这个人间的恶魔。思悼雨夜提刀闯入父亲寝宫,试图弑父泄恨,却无意间听到自己的儿子跟父亲对话,“先有人,而后有礼法”、“那天,我看见了父亲的心”。在那滂沱的大雨之中,他忍不住流泪了,手中狭窄冰冷的刀,掉在了博大温暖的土地上。儿子的话,让身为父亲的思悼再次感受到了爱与理解。奇怪!为什么能真正理解和融化这个世界的,竟然是一个小孩子呢?

一个孩子,就像一只和平的信鸽一样。谦卑。祥和。宁静。包容。孩子是这个世界的顶级奢侈品,是这美丽人间的种子,是上帝零抵押借贷给世界的生命黄金。每个小孩子天生具备契约精神,说话算话,什么都信。在《圣经里》里,上帝用7天创造了世界;在《思悼》里,父亲用7天饿死了儿子。7天,是创造,也是毁灭。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7天可以干太多太多龌龊或伟大的事情。当你看懂这7天的那一刻,一秒就是永恒。这短短7天,不可思议,妙不可言。止!在电影快结束的时候,思悼的儿子面对母亲及群臣,用父亲生前亲手画的折扇,为父亲跳了一曲扇舞,演绎了他身为儿子、男人、皇帝、丈夫,更重要是作为人和生命半生的领悟。

那把扇子,就像太阳旗、五角星、十字架、结婚证、通缉令、掌纹地、菩提树、玫瑰花、舍利子一样,它是一种象征,更是一种看见。世界就在眼前,可是我们看见的东西,或许不太一样。

佛陀夜睹明星而悟道,他看见了什么?释迦拈花,迦叶一笑,迦叶看见了什么?《思悼》豆瓣8.8分,众生看见了什么?本文写到这里,你又看到了什么?民族国家,大地苍穹,众生百态,红尘男女,性情名利,生老病死,尽在一曲扇舞。世人都在看,谁又在用心看?太子思悼被困在米柜里,前后曾闪现过两次“幻觉”。

第一次,是看见铺天盖地的蜈蚣海啸一般袭来;第二次,是临死之前,看见自己跟父亲平等对话。(对话极其精彩,自己去听听看,胜过读十年荣格。)我们在电影里面看思悼,思悼在电影里面看幻觉。你其实不晓得你是在看电影,还是再看幻觉。因为电影和幻觉,无处不在。又或许,你就是思悼!你才是真正的电影。好电影,就像一根脐带。我们通过电影,连接了母亲,见证了世界。




转载请注明:http://www.0370bm.net/yjjsyy/100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