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关系的二级辨析理论讲解

逻辑关系的一级辨析包括全同关系、并列关系(矛盾与反对)、包容关系(种属与组成)、交叉关系、对应关系,二级辨析主要适用于对应关系,涉及属性、因果、材料、功能以及时间顺序。1.属性:必然属性、或然属性必然属性:一类事物必然具备的属性,如“盐∶咸”。或然属性:一类事物可能具备的属性,如“花∶红”。2.因果:必然因果、或然因果必然因果:原因一定会导致结果,如“寒流∶降温”。或然因果:原因可能会导致结果,如“下雨∶洪水”。3.原材料、工艺以及成品(1)必然原材料、或然原材料必然原材料:制造成品必须使用的原材料,如“木门∶木头”。或然原材料:制造成品可能使用的原材料,如“花瓶∶塑料”。(2)直接原材料、间接原材料直接原材料:制造成品时直接使用的原材料,如“面团∶馒头”。间接原材料:需要将原材料进行加工得到半成品才能制作成品,如“小麦∶馒头”。依题提示直接原材料与间接原材料是较为新颖的二级辨析,如上述例子中“面团”是制作“馒头”的直接原材料;而“小麦”需要先制成面粉,再做成“馒头”,所以“小麦”和“馒头”是间接原材料关系。(3)制作工艺:物理变化、化学变化①物理变化:成品制作过程中性质无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如“木材∶家具”。②化学变化:成品制作过程物质的性质发生了变化,会产生新物质。如“米∶酒”。依题提示常见涉及物理变化的工艺:打磨、编织、捆绑、雕刻,如“木材∶家具”,涉及打磨环节;常见涉及化学变化的工艺:发酵、燃烧、冶炼、锻造,如“米∶酒”,涉及发酵环节。4.功能:主要功能、次要功能主要功能:事物的主要功能,如“灯具∶照明”。次要功能:事物附带具有的功能,如“大蒜∶杀菌”。5.时间顺序:主体是否一致当出现多个动作、行为时要优先考虑先后顺序(一级辨析),若选不出唯一答案,要考虑动作的主体是否为同一人/群体。6.同一范畴当词语间的逻辑关系考虑一级辨析以及上述二级辨析无法得到唯一答案时,可考虑词语是否属于同一范畴。(1)人工与自然:如塑料、树藤都可以制作成绳子,其中塑料是人工生产的,而树藤是天然存在的。(2)同一领域:多考查职业,如“老师∶依题”与“烟民∶香烟”,“老师”为职业,而“烟民”是一个群体,并非职业。依题提示同一范畴是比较新的命题趋势,类比推理就是通过比较,选出与题干逻辑关系最为相似的选项,而同一范畴就体现出了选项与题干的一致性。真题演练▎例3▎(国考)花椒∶麻A.月亮∶圆B.水泥∶硬C.饮料∶冷D.火焰∶热题干分析“花椒”是“麻”的,“麻”是“花椒”的属性。选项分析A项“月亮”是“圆”的,B项“水泥”是“硬”的,C项“饮料”是“冷”的,D项“火焰”是“热”的,均可以理解为属性关系。比较四个选项,考虑属性的二级辨析——必然属性或或然属性。题干“花椒”一定是“麻”的,“麻”是“花椒”的必然属性。A项“月亮”不一定是“圆”的,B项“水泥”的状态并不总是“硬”的,C项“饮料”不一定是“冷”的;而D项“火焰”一定是“热”的,“热”是“火焰”的必然属性,比其他三项与题干逻辑关系更一致,当选。故正确答案为D。▎例4▎(吉林甲)海啸∶地震A.天亮∶鸡鸣B.高血压∶血压计C.中毒∶蘑菇D.沙滩∶阳光题干分析“地震”会引发“海啸”,二者是因果关系;但“地震”不一定会引发“海啸”,是或然因果关系。选项分析A项:因为“天亮”,所以“鸡鸣”,“天亮”导致“鸡鸣”,二者是因果关系,但词语顺序与题干相反,排除。B项:“血压计”是测量“血压”的工具,二者并非因果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C项:“蘑菇”可能会引发“中毒”,二者为或然因果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D项:在“沙滩”上晒“阳光”,二者为场所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依题提示(1)本题选项的设置,即使不考虑必然/或然因果关系的二级辨析,也可以得到答案。但如果出题人增加难度,例如将D项改为“地湿∶下雨”,就需要考虑二级辨析了。(2)选项逻辑关系与题干一致,但词语顺序与题干不同,是类比推理中常见的迷惑项,做题时需多加注意。▎例5▎(联考)火药∶鞭炮∶二踢脚A.乌铁∶刀具∶三棱刀B.红砖∶建筑∶四合院C.清水∶白酒∶五粮液D.杉木∶乐器∶六弦琴题干分析“火药”是制作“鞭炮”的原材料,二者为原材料与成品的对应关系;“二脚踢”是一种“鞭炮”,二者为包容关系中的种属关系。选项分析A项:“乌铁”是制作“刀具”的原材料,“三菱刀”是一种“刀具”,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保留。B项:“红砖”是制作“建筑”的原材料,“四合院”是一种“建筑”,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保留。C项:“清水”是制作“白酒”的原材料,“五粮液”是一种“白酒”,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保留。D项:“杉木”是制作“乐器”的原材料,“六弦琴”是一种“乐器”,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保留。比较四个选项,考虑原材料的二级辨析——必然原材料和或然原材料。题干中“火药”是制作“鞭炮”的必然原材料。A项“乌铁”不是制作“刀具”的必然原材料,B项“红砖”不是制作“建筑”的必然原材料,D项“杉木”不是制作“乐器”的必然原材料;而C项“清水”是制作“白酒”的必然原材料,比其他三项与题干逻辑关系更一致,当选。故正确答案为C。▎例6▎(广东)玉石∶雕琢∶玉器A.蚕丝∶织造∶丝绸B.粮食∶酿造∶美酒C.生铁∶冶炼∶钢材D.蚊香∶点燃∶烟雾题干分析“玉石”被“雕琢”成“玉器”,三者为原材料、工艺、成品的对应关系。选项分析A项:“蚕丝”被“织造”成“丝绸”,三者为原材料、工艺、成品的对应关系,保留。B项:“粮食”被“酿造”成“美酒”,三者为原材料、工艺、成品的对应关系,保留。C项:“生铁”被“冶炼”成“钢材”,三者为原材料、工艺、成品的对应关系,保留。D项:“蚊香”并不是“烟雾”的原材料,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比较A、B、C三项,考虑工艺的二级辨析。题干“雕琢”为物理变化;B项“酿造”、C项“冶炼”为化学变化;A项“织造”为物理变化,与题干逻辑关系更一致,当选。故正确答案为A。依题提示原材料对应关系是类比推理中的高频考点,当仅考虑原材料选不出唯一答案时,原材料二级辨析优先考虑必然/或然原材料,其次是主要/次要材料;制作工艺考虑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二者的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例7▎(国考)白醋∶消毒A.热水器∶加热B.汽油∶去渍C.白糖∶调味D.人参∶滋补题干分析“白醋”的主要功能是调味,“消毒”是它的次要功能。选项分析A项:“加热”是“热水器”的主要功能,而不是次要功能,排除。B项:“汽油”的主要功能是用作燃料,“去渍”是它的次要功能,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C项:“调味”是“白糖”的主要功能,而不是次要功能,排除。D项:“滋补”是“人参”的主要功能,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例8▎(江苏)买票∶乘机∶抵达A.生产∶流通∶消费B.相识∶相恋∶结婚C.调研∶调查∶总结D.申报∶评审∶得奖题干分析先“买票”,再“乘机”,最后“抵达”,三个行为满足时间先后顺序。选项分析A项:“生产”与“消费”之间没有必然的时间先后顺序,排除。B项:一般情况下先“相识”,再“相恋”,最后“结婚”,保留。C项:“调查”和“调研”之间没有先后顺序,排除。D项:先“申报”,再“评审”,最后“得奖”,保留。比较B、D两项,考虑时间顺序的二级辨析——主体是否一致。题干中三个行为主体一致。B项三个行为均为同一主体;D项“申报”和“得奖”是同一主体,但“评审”是另一主体,即主体不同。B项与题干逻辑关系更一致,当选。故正确答案为B。依题提示当仅考虑动作的时间顺序无法得出唯一答案时,二级辨析考虑动作主体是否一致。需要注意,有的动作之间具有必然的先后顺序,如“撰稿∶改稿”;但有的动作之间先后顺序不唯一,如“施肥∶播种”,可以先施肥后播种,也可以先播种后施肥,这时只需按照大众思维择优选择与题干逻辑最为一致的选项即可。▎例9▎(广东)水面∶镜子A.毛笔∶钢笔B.藤条∶绳子C.图画∶照片D.火把∶电灯题干分析“水面”可以当成“镜子”使用,即波光粼粼的水面可以照出影子,二者具有相似的功能。选项分析A项“毛笔”和“钢笔”都能用来写字,B项“藤条”和“绳子”都能用来攀爬,C项“图画”和“照片”都能用来记录,D项“火把”和“电灯”都能照明,均可以理解为具有重合功能的两种事物。比较四个选项,考虑二级辨析——同一范畴。题干中“水面”是自然的,“镜子”是人造的。A项“毛笔”“钢笔”、C项“图画”“照片”、D项“火把”“电灯”都是人造物;B项“藤条”是自然的,“绳子”是人造的,比其他三项与题干逻辑关系更一致,当选。故正确答案为B。▎例10▎(联考)舞台∶道具∶演员A.汽车∶驾驶∶司机B.操场∶足球∶学生C.商场∶商品∶消费者D.工厂∶机器∶工人题干分析“演员”在“舞台”使用“道具”,三者为场所、物品以及人物之间的对应关系。选项分析A项:“司机”“驾驶”“汽车”,三者为主谓宾关系,缺少场所对应,排除。B项:“学生”在“操场”踢“足球”,三者为场所、物品以及人物之间的对应关系,保留。C项:“消费者”在“商场”购买“商品”,三者为场所、物品以及人物之间的对应关系,保留。D项:“工人”在“工厂”使用“机器”,三者为场所、物品以及人物之间的对应关系,保留。比较B、C、D三项,考虑二级辨析——同一范畴。题干“演员”为职业。B项“学生”、C项“消费者”均为身份,并非职业;D项“工人”为职业,比B、C两项与题干逻辑关系更一致,当选。故正确答案为D。


转载请注明:http://www.0370bm.net/yjjsyy/10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