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呈现低龄、深度近视的趋向,已经严重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眼健康是全身健康的保障,更是反映健康和生命质量的一面镜子,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人体健康的十大标准之一。
据统计资料显示,美国青少年的近视率为25%,德国学生的近视率一直控制在15%以下,而这一比例在澳大利亚只有1.3%。相比国内中小学生62%以上的近视发病率,差距令人瞠目。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示,要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近日,教育部等十五部门联合印发《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工作方案(—年)》,确保到年每年持续降低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到年,实现中国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整体水平显著提升,其中,6岁儿童近视率控制在3%左右的目标,小学生近视率下降到38%以下,初中生近视率下降到60%以下,高中阶段学生近视率下降到70%以下,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秀率达25%以上。
这是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但是只要方法对路,有坚定决心,这个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首先要下功夫在观念转变上。
近视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就是老师、家长、学生对健康第一并不真正理解到位,对近视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很多人认为,反正是要近视的,不就是戴一副眼镜吗?
在考试成绩和升学率面前,大家不约而同地放弃了健康底线。
如果把近视率作为学校和地区教育质量考核的重要指标,那么学校和老师就会重视这项工作,也会加强对家长和孩子们护眼指导,从而扭转忽视孩子身心健康的大环境。
其次要提振近视防控的信心。
目前社会普遍对于近视防控没有信心,甚至感到束手无策,实际上近视防控是有办法可行的。
近视成因虽然与学生课业负担、用眼习惯、灯光照明、户外活动、电子产品使用等很多因素有关,但是核心要素是户外活动少。
上海在24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开展了为期2年的实践表明,只要保证学生户外活动时间2个小时以上,近视率下降了30%。只要确保户外活动,实际上意味着保证了体育课时,保证了课间让孩子们走出教室,更保证了孩子们过多的作业量和课业负担明显降低。同时,户外活动的增加,也会大大缓解孩子们心理疾病的高发,从而大大改变基础教育只抓升学率,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