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到激光手术,大家是又爱又恨,爱的在于终于可以摆脱眼镜的困扰,而恨就恨在它可能存在潜在风险,而准分子手术我们最要关心的就是:圆锥角膜
圆锥角膜是一种以角膜扩张为特征,致角膜中央部向前凸出呈圆锥形及产生高度不规则近视散光和不同视力损害的原发性角膜变性疾病。
准分子的流程:
1、原来的角膜
2、制作角膜瓣
3、角膜瓣制作结束,并掀开了,下面,要准备激光切削。
4、现在,看到了角膜中央区变得凹陷了,角膜也就起到了一个凹透镜的作用了。
5、下面,要准备把角膜瓣复位了。要注意,角膜瓣复位之后也是不可愈合的。手术之后,只有角膜瓣外层细胞会愈合。角膜瓣仍然是贴在上面。有可能出现角膜瓣褶皱,移位,脱离的情况。
好的,现在角膜瓣完全复位了。这时候,角膜表面是没有受到太多干扰的,所以,术后恢复比较快。角膜中央的厚度已经发生了变化,也就能够起到一个隐形眼镜的作用了。
2
准分子为什么可能存在圆锥角膜的风险?
圆锥角膜的风险处在于剩余的角膜基质是否能承受眼内压,剩余角膜基质越厚,发生圆锥角膜的风险也越小。
在一项以猫眼为对象的动物实验中,研究者将猫眼分为4组分别进行LASIK和PRK(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术后对角膜后表面的前突量进行测量,证实与角膜皮瓣相比,剩余角膜基质过薄是术后角膜后表面前突形成圆锥角膜的主要原因。
目前国际上以微米为限,但低于此限是否一定会发生圆锥角膜,或高于此限就一定不会发生圆锥角膜,尚无实验数据证实。
有学者对LASIK术后残留角膜基质床厚度的安全值及术后角膜后表面曲率的稳定时间进行研究,结果发现LASIK术后早期角膜后表面中央均有不同程度向前膨隆,角膜基质床越薄者前膨趋势越明显,角膜基质床越厚者1年内角膜后表面曲率稳定或回复越明显。所有病例角膜后表面曲率在术后2年与1年的比较中差异均无显著意义。
可见,只要术前准备充分,保证眼睛符合手术条件,术中保留足够的角膜基质,角膜后表面曲率会随时间趋向稳定甚至回复,并不会发生角膜越来越薄以致失明的问题。
3
降低风险,术前评估很重要
如同所有其他手术一样,LASIK手术也有其适应证和禁忌证。
在实施手术前,医生会对患者的身体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往往手术本身只需要十分钟,而术前检查则要花费数小时甚至数天。只有符合手术条件的眼睛才能在LASIK术中获益,同时将风险降至最低。
接受手术的患者近视情况应已保持稳定2年以上,度近视以下矫治效果较高度近视更理想。一般来说,年龄最好不要低于21岁。
患有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等自身免疫病患者不适宜进行LASIK。怀孕和哺乳期妇女也不能接受这项手术。
术前要进行角膜厚度测定,正常角膜厚度应在微米至微米之间。瞳孔直径不宜过大,否则术后易发生眩光等问题。
另外,还要排除其他眼部疾患如感染,青光眼等情况。
总之,审慎地评估,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是手术安全的前提。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