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集低度的远视加散光会造成轻度弱视

北京看皮炎最好医院 http://m.39.net/pf/a_6171978.html

欢迎把工作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发给我们

我们会甄选其中有共性的问题

每周四发布在这里,供大家学习借鉴

QA1老师,请问,如果我有中低度的近视,或远视,未佩戴眼镜,给患者做检影验光,其得出结果会有偏差吗?如果有,屈光度数是偏低还是偏高?谢谢!如果不戴镜仍能保证能够清晰看到影动,不会影响验光结果。但还是建议检查者尽量做好屈光矫正。QA2交叉圆柱镜精确散光轴位和散光度数时的追红原则正散和负散均适用?还是只适用于负散?有时交叉圆柱镜确定轴位时,患者总是觉得交叉圆柱镜的某一面清楚,根据追红原则总是朝某一个方向调整轴位,调整几次后,患者又觉得现在的轴位不如之前的轴位清楚,这是为什么呢?1、正散、负散均适用。2、主观检查会受到顾客反馈信息的影响,如果遇到这种反复的情况,可以结合客观验光的结果如电脑验光或检影得到的散光轴位,然后进一步试片、比较。QA3散瞳药物的分类与作用,及区别散瞳或者睫状肌麻痹,目前所使用的药物为抗胆碱药,根据药效的强度,分为强、中、弱,代表药为阿托品,盐酸环喷托酯(商品名赛飞杰),托品酰胺(又名托吡卡胺)。注:每个品牌生产的药物浓度可能有差别,具体使用方法见说明书QA4万里路老师您好,工作中遇到一位女士42岁长期做办公室人员来店里想配花镜主诉:看近不清楚,看文件正常30-40厘米不清楚,需要将文件拿远一些会清楚些。裸眼视力R:-0.75L:1.0OU:1.2电脑验光仪:R-0.75L-0.50在综合验光仪上测不到老花度数,看横竖线表示等清。试戴插片+0.50和+0.75看近会比不戴镜更模糊。请问老师,这种情况可能是什么原因?首先横竖线等清并不一定就说明顾客没有老花,因为FCC测量的影响因素较多,包括远用光度是否准确矫正,顾客对于横竖线的偏好程度都可能会产生偏差。对于上案例顾客,两眼有轻度近视,实际上在她不戴镜的时候近视欠矫已经代偿了一部分老花,如果这时还看不清说明她的实际ADD度数会更高,当然对于42岁这个年纪,+1.25D的add已经是属于偏高的了。如果还是看不清,建议再检查其它视功能方面的内容,看看眼位等,判断是否有可能视功能异常造成的视近困难。建议给顾客准确验光,不能只参考客观的结果,同时做视功能检查进行判断。QA5老师好,问题一:聚散球在作为训练的时候,应该先看远处绿球?还是先看近处红球?先看哪个球和患者的眼位情况有没有关系?从基础训练到增加难度的详细步骤,是怎样的?问题二:调节过度的患者,假性近视排除外,如果患者视疲劳严重,眼镜是否需要配上或者可以给下加光吗?暂缓疲劳?视觉训练在跟进?谢谢老师,辛苦了问题一:由远及近还是由近及远,一般情况下需要看患者自身的训练反馈。若患者觉得近距离更难盯住,则由远及近;若患者觉得远距离更难盯住,则由近及远。聚散球训练步骤:1、建立生理性复视。将绳子的一端固定,另一端令患者自己拿着,靠近患者的鼻子,在双眼的中间;三个小球分别距患者30cm,60cm,90cm;让患者分别注视这三个小球,每注视一个球时询问患者以下问题:当你注视某一个球时,另外两个球分别有几个?绳子有几条?绳子的交叉点在哪?2、恢复正常集合近点。只留下一个小球,从大致40cm逐渐向眼前移近,始终注视小球,保证小球始终是一个;当患者主诉小球变成两个时停止,向后移动直至小球恢复成一个;将小球反复在破裂点和恢复点之间来回移动;至小球在鼻尖前2.5cm处仍然能保证清晰单一。3、自主性集合。取下所有小球;让患者想象细绳上有一只“小虫”,视线随着“小虫”移动,从远到近,尽可能慢。问题二:调节过度患者,可以尝试配戴ADD,但是往往ADD不能很好的解决其视疲劳症状。更好的方法是进行视觉训练。QA6老师,我想知道聚散功能和调节功能各个参数在儿童中的正常值调节功能和集合功能的正常值没有年龄差异,均为以下数值QA7孩子之前没有戴过眼镜,后来配的角膜塑形镜,戴完之后白天看书有不清楚有重影。塑形位置挺好的,电脑验光打出的验光单也正常。因为没有详细的病例信息,所以没有办法准确判断原因,猜测孩子瞳孔偏大,如果治疗区面积小的时候,可能会造成一定的重影和炫光现象,需增大治疗区面积,看是否可以改善。重点结合角膜地形图的切向图和差异图对塑形后的位置和效果进行评估。QA8老师!你好,在患者近距眼位外隐斜较大的情况下,为什么测得他的负融像范围值会偏大,而正融像会偏小?还是说这种结果只会出现在集合不足的患者身上?集合过度是否正好相反了?对于集合不足的患者而言,如果还有主诉症状那么很大可能性是患者的正融像性集合无法代偿外隐斜。因此临床工作中如果存在有主诉且诊断为集合不足的患者常出现正融像偏低的表现,在对集合不足的患者进行训练时,也是将正融像范围训练大,来提高融像对眼位的代偿能力。对于集合不足患者的负融像测量来说,由于是从0位开始测量,因此在眼前加BI棱镜时,眼睛先会外转到斜位所在位置,在继续增加棱镜后才会动用负融像,如果眼位为15△外隐斜,那么负融像检查结果肯定超过15△表现出较大的负融像范围。相反,在测量正融像时,患者已经动用一部分正融像将眼位拉回到0位,再测量过程中实际测得的是代偿眼位后剩余的正融像性集合,因此结果会偏低。QA9在青少年FCC检查时,40cm,没有加入辅助镜片±0.25,被检查者告知是横线清楚,这种情况是哪部分出问题了?近视过矫了?还是散光给高了?可能是散光没有完全矫正,看交叉视标的时候产生了看“散光表”一样的效果,建议先复核一下屈光检查的结果,是否漏查散光。QA10请问老师,视觉训练可以提升近视一百度以下小朋友的裸眼视力不?可以提升只有散光几十度,没有近视的小朋友的裸眼视力不?可以延缓配镜吗?虽然视觉训练可以提升视力,但有真性近视需要配镜,不建议延缓配镜。低度散光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是否配镜,如果视力好,又没有视疲劳症状可以不配镜。QA11请问老师,单眼斜视的顾客怎样测瞳距?跟普通顾客测量方法一样吗?首先瞳距是指视物时眼睛视轴的位置,如双眼远用瞳距,为双眼看远时视轴之间的距离。若出现斜视,需要进行单眼遮盖,测量其单眼注视状态下(由斜位变到注视位时),瞳孔反光点的位置。QA12老师您好!6岁女童,裸眼视力右0.25左0.4。在医院阿托品散瞳后,医院处方配镜:右+2.00-4.00*,矫正0.5-。左+1.75-4.25*,矫正0.5-。一周后取镜看视力右0.4-左0.4-。客观验光:右+0.50-3.25*,左+0.25-3.50*。主观验光:右+1.00-4.25*,矫正视力0.5,左+0.75-4.00*,矫正视力0.5。请问,1、为什么戴镜以后的矫医院给的散瞳后的0.5-?2、取镜后主观验光有意义吗?首先不知道阿托品散瞳的时间及散瞳后屈光度。对于这种年纪较小,高度散光,并且矫正视力不太好的孩子来说,给处方时更多的倾向于直接给散瞳后度数。若验光师有降低远视度数给镜的习惯,也要考虑其等效球镜,和调节功能。若等效球镜为0或负值,或者调节功能较差,也仍然不建议降度。并且眼镜要在散瞳期间就进行配戴,否则在散瞳后调节能力恢复,就会出现题中的戴镜视力下降的问题。同时也不需要再瞳孔恢复后或者取镜时再进行主观验光。但是要每三个月复查一次戴镜视力。QA13(标题问题)1.老师好,低度的远视加散光会造成轻度弱视吗?训练室有挺多八九岁小孩一百多度远视加一百左右散光造成矫正视力只有0.8、0.9左右低度远视和低度逆规散光一般不会造成弱视,但如果调节能力差,又是逆规或斜轴散光有可能造成弱视。此儿童“一百多度远视加一百左右散光造成矫正视力只有0.8、0.9左右”,如果没有慢散不能知道真实远视度数是多少,不排除散瞳后远视度数高于1D,同时还需要排除眼病以及其他造成视力低下的原因。此儿童建议先配镜训练,如果训练一个月后视力没有改变,再去复查度数和排除眼病。

2.男孩7岁,检查单如第一张图,配镜屈光度两只眼睛远视度数降低不一样,会使双眼调节使用量不一致,但是矫正视力都提升了,想问老师,这个小孩的配镜处方应该怎么给,一定要双眼远视减度一样吗?

为了达到调节一致,双眼减度要一样。你提供的屈光度,不明确是不是散瞳的结果,无法告知处方度数。如果是慢散的结果,可以双眼减1D按全矫处方配镜,同时需要遮盖右眼,并配合弱视训练。

3.女孩8岁,初次来检查的单子如图二(初次配镜),经过三个月弱视训练,左眼裸眼视力和戴镜视力都达到1.0,她后期可以不戴镜吗?如果不戴镜,在看东西的时候两只眼睛动用的调节就会不一样,对她后期双眼视功能影响大吗?

屈光参差,虽然双眼裸眼视力都能达到1.0,还是建议戴镜,这样达到调节集合平衡,有助于双眼视功能。QA14老师您好,请问一下阿托品散瞳和复方托吡卡胺散瞳,对于弱视的孩子不同年龄远视储备减多少来配镜呢?虽然阿托品和复方托吡卡胺的药效不同,但不同的孩子用这两种药物散瞳验光,结果的差距也不一样,没有办法去定量处方。远视需不需要减度数,减多少度数,也是需要根据年龄,眼位,调节力等因素来判断。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QA15老师您好!佩戴角膜塑形镜的孩子检查视功能也是要遵循MPMVA原则,还是裸眼测量?佩戴角膜塑形镜的孩子调节不足,训练的时候戴全矫眼镜还是裸眼?检查视功能的话,还是要求MPMVA原则,所以如果塑形镜配戴后片上验光还欠矫的话需要补足度数,再进行检查。训练和之前一样,如果塑形镜矫正效果好,可以裸眼训练,如果还欠矫则需要戴镜训练。QA16老师!你好,请问棱镜没有屈光度,只有偏折度,那么它对视力会有影响吗?如果有的话,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对视力有影响呢?棱镜比较小的时候对视力影响不大,但如果棱镜度过大就会造成视力下降,主要因为大的棱镜会产生更多的色散现象。QA17之前看过一本书《近视眼学》,上面有一段话大概是这样说的:近视的话如果不戴眼镜,看远的话像会成像在视网膜前,这样的话会造成模糊性调节,然后会触发更复杂的调节机制,然后会造成度数的过快增长。因为这本是早些年写的,现在随着视光学的研究,这种观点还是否还准确?以及现在对这种研究的观点?焦点落在视网膜前是不会刺激调节发生的,因为在动用调节后焦点会更向前移,反而更模糊。但是调节及屈光矫正确实和近视发展有一定关联。按照现在比较主流的离焦学说来分析这一问题,实际上不是调节机制直接参与到近视的发展中,而是调节使用不准确时存在的模糊像会参与到生长发育过程中。例如调节检查中出现调节反应滞后(BCC>+0.75D)那么再看近时,通过调节功能无法把焦点移动到视网膜上,依旧存在远视性离焦的状态。对于屈光矫正而言,如果处于近视欠矫状态,那么再视网膜上会形成模糊像,已经有文献报道视网膜上无法获得清晰物象也会引起近视发展。

如需转载,请后台留言

欢迎分享给朋友或转发朋友圈

有关观点欢迎指正批评,敬请留言

▼点击下图,了解课程详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0370bm.net/zcjsdyy/77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