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快速普及,青少年的文化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改变。受课内外负担加重,使用电子产品时间过长、用眼不卫生、缺乏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等因素影响,导致近视率居高不下、不断挚升,严重影响了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需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治工作迫在眉睫。
一、校内近视防治措施
1、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科学合理安排和组织幼儿一日生活.保证儿童每天2小时以上户外活动,寄宿制幼儿不得少于3小时,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结合季节、学龄阶段特点合理调整,不得以任何理由占用幼儿睡眠、运动和游戏时间。为儿童提供营养均衡、有益于视力健康的膳食,促进视力保护幼儿园教师开展保教工作时要主动控制使用电视、投影等设备的时间。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确保中小学生在校时每天1小时以上体育活动时间严格落实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确保小学一、二年级每周4课时,三至六年级和初中阶段每周3课时,高中阶段每周2课时。中小学校每天上下午各安排30分钟大课体育活动,上午大课间应安排在第2节和第3节课之间,小学阶段两节课之间课间休息应不少于15分钟。按照动静结合、视近与视远交替的原则,有序组织和督促学生在课间时到室外活动或远眺,防止学生持续疲劳用眼。全面实施寒暑假学生体育家庭作业制度,督促检查学生完成情况。原则上采用纸质作业。
2、坚持眼保健操等护眼措施。中小学校要严格组织全体学生每天上下午各做1次眼保健操,认真执行眼保健操流程,做眼保健操之前提醒学生保持手部清洁卫生。教师要教会学生正确掌握执笔姿勢,督促学生读写时坐姿端正,监督并随时纠正学生不良读写姿勢,提醒学生遵守“一尺、一拳、一寸”要求教师发现学生出现看不清黑板、经常揉眼晴等迹象时,要了解其视力情况。
二、家庭内近视防治措施
1、家长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家长应当了解科学用眼护眼知识,以身作则,带动和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用眼习惯,尽可能提供良好的居家视觉环境。0-6岁是孩子视觉发育的关期,家长应当尤其重视孩子早期视力保护与健康,及时预防和控制近视的发生与发展。
2、増加户外活动和锻炼。让孩子到户外阳光下度过更多间,能有效预防和控制近视。家长要营造良好的家庭体育动氛围,积极引导孩子进行户外活动或体育锻炼,使其在家每天接触户外自然光的时间达60分钟以上。已患近视的孩应进一步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延缓近视发展。鼓励支持孩子参加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督促孩子认真完成寒暑假体育作业,使其掌握1-2项体育运动技能,引导孩子养成终身锻炼习惯。
3、控制电子产品使用。家长陪伴孩子时应尽量减少使用电子产品。有意识地控制孩子特别是学龄前儿童使用电子产品,非学习目的的电子产品单次使用不宜超过20分钟,每天累计不宜超过1小时,使用电子产品学习20分钟后,应休息远眺放松10分钟,年龄越小,连续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应越短,2岁以下儿童应尽量避免接触电子产品。
4、避免不良用眼行为。家长要引导孩子不在走路时、吃饭时、卧床时、晃动的车厢内、光线暗弱或阳光直射等情况下看书或使用电子产品。监督并随时纠正孩子的不良读写姿,应保持“一尺、一拳、一寸”,即眼晴与书本距离应约为一尺胸前与课桌距离应约为一拳、握笔的手指与笔尖距离应约为寸,读写连续用眼时间不宜超过30-40分钟。
5、保障睡眠和营养。保障孩子唾眠时间,确保小学生每天睡眠10个小时、初中生9个小时、高中生8个小时让孩子多吃鱼类、水果、绿色虣菜等有益于视力健康的营养膳食.
6、做到早发现早干预。家长要改变“重治轻防”观念,经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