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修正数据,能量超4万个美核武库爆炸

科学的眼光观世界富有的思维察明理

在大约万年前,一颗城市大小的陨石从天而降,径直砸中地球。这一骇人事件引起了超强海啸与全球性大火,陆地淹没、森林烧毁,腾空的烟尘遮天蔽日使植物因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而枯死,曾经地球的统治者——恐龙也被认为是在这场剧变中灭绝。

然而,在墨西哥湾底部遗留下的硕大陨石坑(Chicxulub)却疑点重重,许多人认为这是一场“谋杀”。最新的研究数据让科学家发现,人类必须重新审视这一灾难…

一直以来,科学界都认为这颗小行星(或彗星)是以几乎90度的角度垂直下降,但是根据最近在Chicxulub陨石坑的钻探结果表明,当年小行星其实是以60°的更大角度砸向地球。这看似只是一个角度问题,但背后却有着天壤之别。科学家发现当小行星撞击时,撞击方向与地面夹角较小时毁灭性更大。

根据科学界已有研究,墨西哥小行星Chicxulub事件在发生的短短几秒内释放了相当于4万个美国核武库爆炸的总能量。截止年1月,估计美国拥有个现役核弹头,而几乎每一枚都可以造成像广岛核爆那样的影响。

这场撞击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飓风,绵延数千英里。巨大的海啸轻而易举吞噬了全球海岸线,引发全球范围内的同步大规模滑坡与地震。爆炸引发的尘埃和有毒气体被释放到上层大气中,将大部分的太阳热量反射回太空,从而引起全球降温的白垩纪-古近纪灭绝事件,其中约75%的地球生命彻底消失。即使是在灾难中幸免于难的物种,也最终因恶劣的生存条件而灭绝。

最近在《地球物理研究通讯》上刊登了一项研究,科学家JoannaMorgan利用计算机模拟出小行星以修正后的60°角撞击地球,结果表明Chicxulub事件所释放的含硫气体比以前的数据多了3倍。而这多出的从岩石与海水中蒸发的3倍含硫气体使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在一夜之间猛降26.7℃。

地球很有可能在这样的极低温中度过了数年之久,直到大气中的硫降落到地表,才开始缓缓升温。而海洋生物遭受酷寒的时间会更久,科学家认为在撞击事件发生后的数百年后海洋温度才开始回升。

如此看来,我们有足够多的理由来重新审视这一地球史上的重大事件。未来的地球还是否会再经历一次万年前的洗礼?不断完善、改进的碰撞模型对气候变化认识的影响很大,也更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保护地球…




转载请注明:http://www.0370bm.net/qsnjsdyy/105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