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与安生你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

“你燃烧,我陪你焚成灰烬;你熄灭,我陪你低落尘埃。”我们曾把时光酿成青春的酒,在彼此孤独的相依中,一醉方休,我们曾把沿途的风景写成青春的诗,在寂寞的相拥中,一直吟诵,我们曾把过往与未来,描绘成有你的样子,忘记你的离去。你就是我,是不一样的烟火,你就是我,是我此生形影不离的自我。“Sometimeago,Sometimehaddone……”伴随着It’sJustwhatwedo音乐,演唱者略带慵懒的声线。仰视的镜头中,摇曳的树梢和林梢间跳动的阳光拉开记忆的闸门,把人引入情境,将一段故事娓娓道来。键盘敲击出“七月第一次遇见安生……”引出了整部影片的一条明线,就是那本以“七月”名义实际由安生撰写的小说《七月与安生》。影片开始,导演设下一个小悬念,面对版权购买者联系作者的请求,安生隐瞒了真相,否认认识七月。而从她捏紧自己的手以及在提到七月时略带笑意的嘴角和陷入沉思的目光,她就是那个安生,她也认识七月。当安生在百度百科上输入“七月与安生”时,安生读者的视角,七月的口吻叙述和安生的回忆彻底打开了记忆的闸门。从十三岁到二十六岁,她们的相逢相识以及相爱相杀,在现实、文学和回忆三者的变换交错中慢慢从过往的尘埃中浮现出来,愈发清晰。插叙的记事手法让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慢慢拼凑。带有鲜明时代性的背景音乐、道具以及其他人物形象的设置勾起无数人心中深处的青涩年华以及对那个时代的记忆,故事在“安生的女儿”那稚气的调查与追问下将真相半遮半掩地呈现,将七月与安生之间的二十六岁之后的故事加以完善。增添整部影片的深邃感。而当我们沉浸其中,带着恍然大悟,又有点理所当然时,安生的回忆将真相残酷地置于观众面前,将那份本来只属于安生的悲伤一点点渗透进观众的血液中,随着呼吸略带着难过与心酸,而故事并没有戛然而止,擦干眼泪的安生选择让七月永远活在自由中,活成七月一直向往的样子,她写下了《七月与安生》的结局,也为整部影片画上句号。安生在影片中的出场给人不受束缚的感觉,军训时的违反规定的披肩长发,以浓妆、时髦发型、皮衣打造的外形生动勾勒出安生那种扑面而来的个性张扬与肆意自由。但正像七月说的那样安生不过是虚张声势。父亲早逝,安生也许小时候就在心中种下了一份对家的渴望。她第一次跟着七月回家,她对七月的羡慕就开始了。在后来,安生用自己打工的收入租了一间简陋的房子,当她带着七月来到这间房子时,所展现出的兴奋也从侧面反应出安生的内心一直都保留着对家的向往和憧憬。安生贪恋着七月带给她的这份温暖。当漂泊太久,千山万水走遍,她已走到了尽头,她渐渐地想褪去那自由的外壳想要有一份安稳的一生。其实粗糙的安生心里住着一种细腻,她自己都没发现。她第一次到七月家,吃饭时,她拿起七月不爱吃的包子皮,她偷偷藏下耳环送给七月的妈妈,担心初次恋爱的七月受欺负警告家明,在旅行中刻意回避家明给七月打来的电话。安生用她的细腻守护着七月的幸福。长相文静的七月,无论何时都把自己固定在那安稳、踏实,一眼就能看到一生的人生轨迹里,小心翼翼地做着关于自由的梦。七月是羡慕安生的,即使她有着安生所羡慕的一切:幸福的家庭、明媚的前途、安稳的一生以及她最后放弃的家明。但七月心中一直都珍藏着一份放逐,她在内心的深处仰望着安生的那种无拘无束。七月是以自己为中心的,她说吃饭就应该吃自己喜欢的,明明可以伸手挽留的安生,她害怕失去家明还是放手了。她一直在用那份安稳欺骗自己,面对家明欲言又止的坦白,她先堵住了家明的口,她怕她承受的是伤害。苏家明是本片唯一的一位男主,他像是理想中的男人,帅气的长相,丰富的学识,温柔的话语,他是优秀的,但他却是不明了的。面对自己在安生和七月之间的选择,他一直是模糊的。苏家明的出现使七月与安生之间随着时间推移有了间隙的友情出现了裂谷,当然苏家明本身也是本片的矛盾点所在,客观上说,他从另一方面促使七月与安生褪去外衣找到了真正的自己。影片在拍摄镜头上也是尽量突出人物形象和人物的内心在不经意间的宣泄。影片中,七月与安生最后一次大吵,七月向家明亮了底牌——两个月,此时镜头随着七月离开的背影拉长,家明站在镜头的中间配以白色的墙壁更突显他的迷茫与不知所措。另外,影片有特写镜头的应用,七月第一次告诉安生她喜欢的人时,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幸福,而安生内心的波澜起伏和微微的失落,在镜头下显得很微妙。小时候,敲碎警报玻璃,两个人逃跑的路上,镜头在两个人之间转换,小安生和小七月眼中看到的就是彼此,而镜头再回到七月身上的时候,背景中的阳光越加明亮,侧面暗示了,在安生的眼里七月就是她的阳光,是她的中心。混杂的剪辑,配以错落的叙事,记忆碎片一般曲折婉转地将人物不同于外在的内心慢慢展现出来,使故事人物更加丰满真实。影片的细节处理也是相当到位。玉坠的出场,象征着家明对安生那份朦胧的好感浮现,家明在安生远行时送出玉坠,更像是一份牵挂和祝福。而当七月看到那个玉坠从安生的领口滑出的一刻她放开了紧拉着安生的手。安生流浪回来,镜头从七月的视角再度看到被安生小心藏在袖子里的玉坠绳子。玉坠像是结在七月心头的痂蔓延着对安生的恨意,而在多年后,家明与安生见面,镜头从家明的视角扫过安生的颈前,他仿佛也在在意安生是否忘记了他,而当安生为意外死亡的情人声嘶力竭时,玉坠再次滑出,她记得,她从来就未曾忘记过什么。当最后七月找到安生两次问道“不戴不会觉得空荡荡吗?”仿佛曾经的恩恩怨怨随着那玉坠远去了。玉坠像是一根细线贯穿着整部影片,若隐若现,也牵动着三个人的心,随时会崩塌掉七月与安生那间隙暗生的情谊,窒息掉这段三个人努力维系的天平。“踩住一个人的影子,那个人就永远不会离开”像是童话里的水晶球传说一样美好。安生与七月踩着影子在树林里奔跑,那是她们对于友情最美的纪念。七月踩着影子自己走到家明跟前,最后的结局里,不知是谁该为谁的离开打破这唯美的寓言。一起爬山时,家明在登山途中怔怔的看着安生的影子,三个人的影子交错交织微妙地展现了三个人之间的关系。电影整体营造了凄凉唯美的氛围,以淡淡暖色烘托回忆也勾勒出一种淡淡的感伤。在安生眼里,七月才是唯一,她离开,她成全,她流浪她把自己的向往锁紧内心的匣子里。她只想七月安好。在七月眼里,安生也许不是唯一但也是无可代替的,她享受着安生给她的安稳却终究抵不住那跟随安生沸腾的内心,她放弃,她离去,她选择和内心的安生在一起。家明没有选择,一直在被选择,陪着他的除了痛苦内疚也许就是那回不去的曾经。影片中的七月与安生褪去小说中略显绝对的因素,鲜活的走进观众的内心。每个人生命中都会遇到一个七月或者安生,曾经山呼海啸的岁月是那段叫做形影不离的时光。真正的在意也应该是,“我恨你,但我也只有你”。其实每个人的灵魂里都装着一个七月与安生,也许命运开了一个叫“家明”的玩笑,但是正像影片中那样,七月选择永远的“安生”,安生选择了永远的“七月”。在光阴的蹉跎里活成自己真正的模样,追逐到属于自己的灵魂归宿。可当你疲倦后回头,你的七月,你的安生还在等着你。然后笑着说一句:“真的,真好。你在,真好。”我们都不是纯粹的七月,也不是纯粹的安生,我们选择将人生过得像七月也像安生。你就是我,我就是你,是不一样的烟火,是自己。


转载请注明:http://www.0370bm.net/xxsjsdyy/117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