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凶猛,中国政府祭出了ldquo领

“到年,中国5岁以上人群中,

近视者将在7亿左右。”

——

在近视这个问题上,中国政府祭出了“领导负责制”这种大杀器——“各省级人民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近视防控工作。”

9月开学季,一份八部委联合出台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几乎同时下发。

从工作计划制作的角度看,阵仗强大,相关的责任部门一个不落:

教育部减负;

体育总局增加体育运动;

新闻出版署实施网络游戏总量控制;

广电总局加强宣传教育;

.......

还有一个5年奋斗目标——到年,力争实现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在年的基础上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近视高发省份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

近视已经严重到这个地步了吗?

中国正在遭遇前所未有严重的近视危机,这是无数数据证明的事实。

《国民健康视觉报告》指出:目前,中国5岁以上的人口中,罹患近视的人数已高达4.5亿;预计到年,中国五岁以上人口近视患病率将增长到51%,患病人口7亿,几乎是美国目前人口的两倍。

医院院长,前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主任委员王宁利主持的那项全球闻名的儿童眼病调研项目——“安阳儿童眼病研究”中,对那座经济水平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的小城儿童的5年随访显示:孩子们在小学一年级的近视率是5.8%,到小学六年级,近视率变成了59.1%,而到孩子们初中毕业时,近视率变成了81.7%。

《中国青年报》的报道曾经提到过,在航空航天、精密制造、军事等领域,符合视力要求的劳动力可能出现巨大缺口”。

这绝不是虚言,近视的人数太多,导致国防部对《应征公民体格检查标准》多次修改,对征兵的“视力要求”不断降低。然而,即使刚刚降低了视力要求,年的征兵中,体检不合格的年轻人中,视力不合格的仍占到了46%。

比近视更可怕的

图片来源:rf图片库

在一篇写到中国近视大流行的外媒报道中,镜头被集中到了北京的一座眼镜城,作者说:“一幅定制的眼镜半个小时内就能做好,效率之高令人震惊,不过话说回来,中国戴眼镜的人数也在上升,并且增长主力军是儿童。”然而,这次的近视大流行所带来的却远非配副眼镜那么简单。

你以为近视的增长导致的后果只是“看不清”吗?

不,是致盲。

“高度近视相关的视网膜病变已经成为我国成人不可逆性致盲眼病的首位原因”,王宁利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到。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伊恩?摩根在今年刚刚发表的综述文章中将这次近视大流行描述为:近视与高度近视的双流行。

如果孩子们6岁时就开始近视,经过10年的快速发展,他们就有机会达到高度近视。“很显然,这种高度近视的形成中,环境因素的影响超过了遗传因素,它是获得性而非遗传性”。

《国民视觉健康报告》中的数据显示,年,中国6-15岁的人群中,高度近视率为3.11%;16-24岁为2%-2.7%;25-49岁为2.57%;50岁以上人群中则只有1.8%……

“上一代并没有这么多高度近视,而这一代就出现了,从一定意义上,这就暗示了这么多新生的高度近视不可能全部源于遗传,这很不妙。与近视相比,高度近视才是真正得可怕。”致力于近视眼防控的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视光学组副组长、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博士生导师杨智宽告诉我们。

正常人的眼球长度大概在23.5-24毫米左右,近视度数每增加-度,眼球长度会增加1毫米。如果是个度的高度近视,眼球就比正常人长5毫米,而眼睛的其他结构并不会随之增长。随着眼球增长,眼底的视网膜被拉薄,萎缩,甚至发生脱离,这便是高度近视所引起的不可逆的致盲性眼病。

这时的眼睛就如同5岁的孩子穿两三岁时的衣服,虽然可以勉强穿进去,但很容易被拉破……而高度近视就如同眼睛里有个定时炸弹,你无法预知,在什么时候,它就会把视网膜拉破。

据估计,到年,中国5岁以上人群中,近视者将在7亿左右,而其中,高度近视的总人口将有万-万。

“早期筛查和防治对防控高度近视很重要,学龄儿童近视进展快的、度数高的,以后容易进展为高度近视。”杨智宽这样评论。

为什么是中国?

图片来源:rf图片库

再早一点,年,《自然》杂志的报道文章“为什么近视的人越来越多”选取了中国的广州作为全球近视大流行的代表点。

在那篇文章的开头,外国记者用有点儿大惊小怪的语气谈到了寒暑假的中山眼科中心,“每天都有成千医院……孩子多到你基本没法穿过大厅”。

就在那一年,国际近视眼研究大会在中国召开,有当时的报道说,中国正在成为近视眼研究的中心——从一定意义上,这么说很有道理,这个国家拥有全球最多的近视人口和数得着的近视发病率。

把视角放到全球来看,近视率的上升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上世纪以来,随着受教育人口的增多,高等教育入学率的上升,以及电子屏幕的普及,全球各地的近视率都出现了明显地提升。

根据《视网膜和眼科研究进展》上的一篇综述,与东亚的其他地方相比,中国的近视流行似乎晚了10年,但从年之后出生的那一代开始,这里的近视率实现了飞速增加,并终于在一代人之内迎头赶了上去。

《自然》杂志的那篇文章显然也看到了这个数据,那篇文章说:在西方,一半左右的年轻人戴上了近视眼镜,而在中国,戴眼镜的年轻人所占的比例则几乎接近了90%。

当然,同样的句式几乎可以适用于所有东亚发达国家。新加坡、韩国的中学毕业生近视发生率均超过80%。这个数据大约是相同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的欧美中学生的两倍以上——美国的近视率为30%-40%;欧洲和澳大利亚的近视眼率为20%-30%。

然而,迄今为止,在欧洲和东亚血统人群之间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中,“近视易感性”基因的差异很小。

在老年人群和教育水平低的人群中,近视的患病率一直很低,很显然,单靠遗传无法解释年轻人中的这场近视大流行。在学术界,一个比较流行的看法是,只经历了一两代人,近视就爆发了,基因差异无法解释这种情况,一定有什么环境因素导致了这种差别。

学业压力导致的长时间伏案学习和用眼过度是最早为人所知的近视原因,书呆子们通常都戴着一副酒瓶底厚的眼镜。

年的一项研究表明:与参加宗教女校的女孩以及参加世俗学校的男孩和女孩相比,来自于以色列东正教学校的犹太男孩具有更高的近视和高度近视的患病率,对于这种差异,研究者们倾向于用后者更多的读经课程来解释。值得注意的是,在那项研究中,以色列东正教学校的年轻成人犹太男孩中,近视率有81.3%和高度近视率为20.4%,现在看来,这个患病率仍是略低于部分东亚国家的年轻人。

而在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一项报告中曾指出,平均每个上海的15岁青少年,每周要花14小时做作业;相比之下,英国是5个小时,美国是6个小时。

西方的很多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孩子们在冬天比夏天更容易近视,当时的解释认为,暑假比寒假长是一个重要原因;在中国的许多流行病学调查都显示,升学考试当年往往是近视出现或是度数提升的一个小高峰。

除了读书,影响到近视的还有光和运动。

21世纪初,来自美国和澳大利亚的两个独立的研究团队都得出了户外活动时间少的孩子更容易得近视的结论。对数据的进一步分析显示了户外的魔力——孩子们只要待在户外就行,甚至在海滩上看书也比在室内进行的体育锻炼对近视的预防效果好。

广州的中山眼科中心曾经进行过一个为期三年的试验。他们在广州随机选取了6所学校,让这些学校里多六七岁的孩子每天放学前上一节40分钟的户外课;在另外6所学校中,多个孩子们的课程表不做变化,以此对照。在参与了户外课的孩子中,9-10岁开始近视的比例是30.4%,而在对照学校,这一数字是39.5%。这项结果在年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

对作用机理的研究显示,户外活动抵抗近视的秘诀也许来自光照,有研究者认为,户外的光照亮度远高于室内,而强烈光照能够刺激瞳孔缩小,使得成像更清晰,久而久之,也就缓解了近视;也有解释认为,光照会刺激眼部产生更多的多巴胺,这种物质阻止了眼球发育过程中的伸长。

而对光照阻碍近视的进一步研究的结果们却是令人沮丧的。户外活动只在预防近视方面有作用,如果已经近视了,目前尚无证据显示,这一招对减缓近视度数加深有效果。而且,这样的户外活动,仅靠家庭自愿的话是几乎无法实现的。在新加坡,研究者们曾对家长们进行宣教后提供了计步器、组织周末的户外活动,甚至提供现金券,但最终,户外时间与没有此类活动的对照组并没有在统计上显著的不同。

世上没有

一劳永逸的方法

——

图片来源:rf图片库

在上世纪末,新加坡曾面临着与今天的中国类似的情况——7岁儿童近视率20%,超过70%的新加坡大学生需要佩戴眼镜。

经过相关的一系列的研究与眼健康宣教工作,青少年视觉问题成了全民


转载请注明:http://www.0370bm.net/yjjsyy/86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