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知识没文化,这句话是怎么来的

苏格拉底问泰阿泰德:“知识是什么?”泰阿泰德想了想说:“我想,说某人知道某事就是觉察到他知道的事情,因此,就我现在的理解来说,知识无非就是感觉。”

柏拉图认为:知识是“得到确证的真的信念”。

杨降曾说过:“你的烦恼都是因为想得太多,而书看得太少。”但是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总结:光看书还不行,书是信息的载体,书里的知识是别人的知识,只有将书里讲的东西理解掌握了,那些知识才算自己的。

我觉得,知识就是你能理解的信息。有时候我们说一本书、一篇文章我们看不懂,并不是因为不识字,而是无法理解。虽然每个字都认识,但是由那些字连起来的句子却不懂到底什么意思。

生活中,我们有时候会遇上一些人,那些人学历很高,也读过很多书,但总给人一种“不对劲”的感觉,整个人憨憨的,遇到事情、处理事情没有逻辑。俗称有知识没文化,或者说有文化没常识。

但有时候我们也会遇上一些人,他们虽然没有很高的学历,但具备很丰富的生活常识,为人做事很通透,做事有条理,不深入了解的话会以为他的学历很高。这种就是“有智慧”的人。

北大教授陈春花认为,智慧是比知识更高一级的能力。我们日常接触到的大多数是杂乱无章的数据,数据经过加工才能成为具有价值判断的信息,信息经过个人的鉴别、判断才转变为知识,而智慧是拥有知识的人应用知识指导日常行为所体现出的一种状态。

陈春花教授在《价值共生》中举了一个例子,我觉得很令人感动。事情是这样的:年12月26日早晨,正在普吉岛海滩散步的10岁英国女孩蒂莉·史密斯,“突然看见海水开始冒泡,泡沫发出咝咝声,就像煎锅一样,海水在涌来,但不再退去”。她一下就认出这是海啸即将来临的迹象,并向人们发出了警告,从而挽救了大约名在泰国此处海滩上的人。

看《福尔摩斯探案集》,华生经常问福尔摩斯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看到的是一模一样的东西,知道一模一样的消息,你却知道结果,而我仍然毫无头绪。”

福尔摩斯答:“因为你只是‘看到’,而不是‘观察’。”我们普通人的理解能力大约和华生差不多,看到的信息就像散点图一般,一个点和一个点之间孤立存在;而福尔摩斯的思维是网状的,他可以很轻易的将散点信息进行连接组合,进而推理出结果。

在学习知识并具体应用的道路上,收集数据是第一层修为,把数据加工成信息是第二层,把信息转化为知识是第三层,把知识具体运用来指导实践是第四层。屈原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截至本文,关于陈春花教授的《价值共生-数字化时代的组织管理》已完成全书分享,共九篇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转载请注明:http://www.0370bm.net/yjjsyy/990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