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埃德蒙
按:“疫苗危机”去年年中爆发过一次,时间不久,年年初再次引爆网络。我们的社会怎么了?借《国家破产之日》,本文作者埃德蒙多说了几句,希望你能看懂。
我们为什么喜欢韩国电影?
韩国电影虽然没有中国内地那么大的电影市场,但有内地影人羡慕的尺度。
他们可以对电影分级,不排斥必要的暴力与色情,无上限地批评政府,比如《恐怖直播》。对某些社会现象比如贫富差距、阶级固化等进行批判和反思,甚至推动社会法治的进步,比如《熔炉》、《素媛》。
这些都让中国内地同行们无比羡慕,所以向韩国电影的学习从未停止,比如去年的《我不是药神》,《找到你》,今年的《大人物》。有的改编剧本,有的学习人物设置和故事线讲述方式。
当然,内地没有分级,用龙标控制尺度。所以内地导演故事的讲述方式和任务设置都得改变,《我不是药神》徐峥的角色开始不能太渣,《找到你》孩子也找到了还被人贩子放过了,《大人物》成了惩凶除恶暴打包贝尔的故事。韩国电影中国化永远在路上…
明白韩国电影特别是现实主义题材电影的特点,理解《国家破产之日》的表达角度也就不难了。还是熟悉的配方,对韩国政府的危机处置不力充满了控诉和批判。依然有社会的良心,依然有残酷的政客和企业家,依然有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的可怜百姓。只不过换了一种题材,但缺少足够的惊喜。
三种人,社会良心金惠秀,发国难财刘亚仁,危机受害者实业家许俊豪。
描写08年金融海啸的同题材电影《大空头》珠玉在前,很多观众对描写98亚洲经济危机的《国家破产之日》期望值就降低了一些,不再有为什么我们就拍不出这样的电影这些韩吹的评论了。
同样有发国难财做空国家的资本家设置,只不过《大空头》更多以纪录片的形式,而《国家破产之日》更多地给你展现残酷的戏剧现实,刘亚仁低价收购的房子原房主上吊自杀,目睹银行挤兑,他却喝酒吃肉。
做实业的小老板许俊豪工人工资发不出来,老婆失业。他整天如行尸走肉,喝酒麻痹自己,一度也濒临自杀,又不忍离开家人。自杀的人甚至跑上了大桥,引起交通堵塞,上了新闻头条,但公众们早已麻木。
《大空头》教你很多金融知识,分析金融海啸的原因。《国家破产之日》将炮火集中在处置不力的政府身上,向公众隐瞒危机真相,违规巨额贷款给大企业政治献金,与IMF谈判丧失经济自主权等等。
金融高参金惠秀想凭借一个小团队的力量对抗政府,奈何螳臂当车,冒着失业的风险也没有报社敢发内幕文章,只能以辞职离开告终。
但金惠秀并没有放弃,依然活跃在金融市场一线,以监督者的身份。
这就是国家、政府、个人的现代化关系。
爱国不等于爱政府,个人有独立思考的权利和能力,才能更好地批评政府,更好地爱这个国家。政府也只有从善如流,接受批评,才能变得更好,更好地把国家建设好。
当然,你不能因为对政府失望,就拥抱欧美,选择逃离。逃离不了,就整天负能量,消极度日,娱乐至死。
这也是我们面对每一次公共事件的应有态度。
幼儿园虐童、校园伤害、过期疫苗…
我们应该对公共事件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