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得还不错,随手订阅我们吧↓↓↓
民声天下4月3日北京快讯本栏目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获悉,该中心正式测定,年4月3日07时58分08秒,在台湾花莲县海域(23.81°N,.74°E)发生7.3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地震发生后,台湾岛内震感强烈。同时,自然资源部海啸预警中心发布了I级(红色)警报。
“民声君”从专家处了解到,预警指出,本次海啸影响区域局限在台湾岛东海岸、琉球群岛南部等地。目前,最高海啸波实测为花莲1.0米、台东成功镇45厘米;此外,琉球群岛南部石垣岛30厘米,并未造成严重灾情,也不会对大陆沿岸造成影响。
据专家介绍,海啸是大量海水垂直运动所引发的一类波动;因此,也称作“海啸波”。引发海啸的波源很多,但强烈地震是最主要的波源;当海域地震是由断层两侧岩层有垂直方向运动并破解所引发,就能带动上方海水出现明显的垂直运动,引发的海啸也被称作地震海啸。所以,要发生明显的地震海啸,有两个条件;一是地震震级足够大(*通常大于M6.5级);二是必须伴有垂直方向运动。
专家表示,发震断层的运动特征通常可以分为三类;首先,正断层、逆断层和走滑断层。其中,前两者都有沿着断层面垂直运动的分量,可能引发海啸;而最后一种没有明显垂直运动分量,因而即使震级很大,也不会引发明显海啸。这三类断层也和大的板块边界有较好地对应关系;正断层多在板块生长边界,逆断层多在汇聚边界,而走滑断层多对应转换边界。对于板块间地震,知道边界性质也能大体推断断层特征和判断海啸可能性;比如,年1月底,古巴附近海域发生了一次M7.9级强震;但当地处在转换边界上,可以认为不会有明显海啸发生;最终实况也印证了这一点。
值得注意的是,专家进一步解释称,包括这次台湾花莲县近海地震在内,环太平洋地区多位于太平洋板块/一些次生大洋板块(*如菲律宾海板块等)边界,这些密度较大、较重的大洋板块会向周边大陆板块俯冲汇聚;因而不仅地震频发,还较多属于逆冲型地震并伴有垂直方向运动;所以,环太平洋地区强震容易引发海啸。但是只依靠板块边界特征,有时候也不准确;更准确地是要利用各地震台站的实测地震波,快速计算出本次地震的机制解。这个结果会画成一个如同沙滩排球的形式。
对于海啸的成因,专家提示道,由于海啸波起源于足够大范围的海水垂直运动,导致它的波长远比一般的海浪大;通常,可以达数百千米甚至更大。这样巨大的波长相对于海洋深度(*平均数千米)太大了,海洋在它面前过于“清浅”;同时,重力在海啸波的传播中有着重要作用;因此,海啸波从物理上也被称作“浅水重力波”。而“浅水重力波”的一大特性则是,传播速度只和水深相关;准确地说,这和水深的平方根成正比。在1km深的区域传播速度,大约是m/s;这远比一般的风浪快。
专家表示,绝大多数海啸波在深海里并不明显,所以深海区船舶不会受海啸明显影响。但到了较浅的沿岸,传播速度和波长就陡然下降了。根据能量守恒,海啸波的振幅不断增大(*类似于普通风浪);甚至在一定程度时破碎,变成数米高的水墙,给沿岸造成极大的影响。特别是当遇到狭长的海湾等地形时,海啸波传入时会有汇聚和更高的波高;如果海湾长度是海啸波长1/4时,地形共振会造成最剧烈的破坏。包括大地震与海啸在内,人类在强烈自然灾害面前一直是渺小脆弱的。但我们依然会继续灾害相关方向的研究,让灾难造成的伤痛和损失不断降低;也会在这样的渺小间,顽强不息。(责编/翔宇)
*编者注:
以上文字,旨在传递更多最新资讯。版权内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您可将相关线索私信我们,也可在文章末尾评论留言即可将您手中的相关线索第一时间反馈。)
万众一心!科学防控!守望相助!共克时艰!
↓↓↓欢迎在底部留言,发表您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