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
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习近平
本文作者吴佩昌是台湾很有名的眼科教授,儿童近视控制专家,曾获世界领先专家“终生医学成就奖”。本文从其所出版的《孩子可以不近视》一书中挑选了平时比较常见的问题与大家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近视只是看东西不清楚,没有大关系?
答:错。近视可能导致失明,不能掉以轻心。
事实是,失明人口中,高度近视已经高居失明的第二大原因;日本及中国在这一两年的研究结果显示,高度近视的视网膜黄斑退化也已经是老年人失明的第二大原因。甚至在日本,年轻成年人单眼失明的第一大原因,就是高度近视造成的,所以近视当然可怕。
你一定会好奇,造成失明的第一大原因究竟是什么?答案是白内障。目前白内障是可以治疗的,只要摘除白内障,置换人工水晶体,大部分人的视力都会得以恢复。
但近视的可怕之处也在于此:高度近视引起视网膜黄斑退化所导致的失明,就算是再高明的眼科医师也爱莫能助。
遗憾的是,为人父母老对孩童的近视一向掉以轻心,这不仅使得近视儿童越来越多,也让孩童近视的恶化程度越来越快。
“预防胜于治疗”,对近视来说,预防与防止度数恶化都是相当重要的课题。
怎样知道小孩的视力如何?
答:使用视力表。孩子到了3岁后就会辨别视力表的缺口,俗称“比视力”,正常视力的小孩可以比到1.0。
儿童健康手册列有视力检测的项目,3岁以后就要做视力检查。如果视力有问题,3至6岁是治疗弱视的黄金期,万一父母忽略而未及时发现幼儿有先天性弱视,等视神经发育一旦完成,视力要再恢复正常就很困难了。
目前的视力表通用的有E字表和C字表,非英语系的国家常用的是C字表。
如何教导3岁幼儿看视力表呢?有个简单的方法,先用马克笔沿着饭碗的边缘画一个大大的C字,然后在这个大C里面画一只小蚂蚁或小乌龟,问小朋友蚂蚁或乌龟要从哪里爬出来?
这样子玩一会儿后,再换一个方向问孩子,然后慢慢把C字牌拿远一点儿,逐渐拉远距离,用玩游戏的方式练习,小朋友很快就会比缺口了。
我的视力很好,我的小孩不会得近视?
答:错。近年形成近视的主因是环境因素,少部分才是遗传。
事实上,近视虽然和遗传有关,但是也取决于后天的用眼及生活习惯。我们父祖辈的那个年代,近视人口很少,在那时近视的人大都是因为家族遗传,所以早期的眼科医学认为近视的主要原因是遗传。
但近年来,外在环境的改变,大家居住的环境越来越狭窄,户外活动越来越少,升学压力大,再加上电视、电脑、手机等近距离的用眼活动增加,以环境为主因所造成的近视人口越来越多,使得本来老一代近视率还不算太高,在这二三十年之间,却迅速增长。
所以,目前形成近视的原因主要还是环境因素,而较少部分是因为遗传。20世纪70年代,有学者把猴子关在一个小房间里,让它不能到户外活动,只能看近不能看远,几个月后,猴子的眼睛就被诱发成近视。
所以,如果能让成长中的孩童白天可以常常到户外看较远较宽阔的地方,而不是窝在家里,长时间近距离看书、打电脑或看电视,或许我们孩童的近视比率会减少很多。
我是高度近视,我的小孩也会近视?
答:可能。有近视家族史的家庭成员,发生近视的比率确实较一般人高些。父母双方都是高度近视,小孩得近视的概率更高。
有部分人的近视是遗传,约占所有近视人口的20%而受环境影响造成的近视则更高,约占80%。从遗传造成的近视人口中(近视跟基因有高度关系),可以发现具有家族性,爸爸、叔叔、伯伯,或妈妈、舅舅都有高度近视,而且可以往上追溯至好几代都有高度近视。
如果是先天性近视,在小孩出生或是上幼儿园时的度数就有~度,长大后可能多达一两千度。
目前80%近视的人口都是后天性近视,也就是从幼儿园或小学后才开始近视一两百度,之后只要每年持续增加,到20岁时就可能成为高度近视者。这些人的父母亲或祖父母往往都没有近视,可知近视主因往往是后天环境所造成的。有家族遗传性近视的人,先天不足,后天更不能失调,尤其需要治疗与控制。度数若不控制,不论是先天或后夭的高度近视,并发症都一样很严重。
年美国加州有一个著名的研究报告显示,如果孩童每周的户外活动少于5小时,父母亲有近视,小孩就容易近视;反之,如果孩童每周的户外活动可以达到14小时以上,就算父母亲有近视,小孩仍不容易近视。
因此,有近视的父母不要消极地认为自己的孩子一定会近视,如果能给孩子足够的户外活动时间就不容易近视。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