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近视发生和发展的视功能因素

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近视防治指南中指出近视的相关检查包括一般检查和特殊检查:

近视的相关检查

一般检查

视力检查

裂隙灯检查

眼底检查

睫状肌麻痹验光

特殊检查

角膜曲率检查

眼轴长度检查

双眼视功能检查

调节与聚散功能检查

眼压与视野检查

AB超、OCT、FFA

一般检查和特殊检查里的“角膜曲率检查和眼轴长度检查、眼医院已经比较常用,但是双眼视功能检查调节与聚散功能检查在实际应用还是较少,在人员和设备的配备方面存在很大缺口,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在这次的近视防控里为什么要加入这样的检查,它们与近视有什么样的关系?

持续近距离工作是近视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1]

调节滞后随着调节需要的增加而增大,距离越近调节滞后越大[2];中国近视儿童平均近距离用眼距离24.5cm[3]。

一般认为为维持近距离长时间舒适用眼,调节储备需要达到调节需求的2倍甚至3倍以上;因此调节幅度是否足够,不仅仅考虑年龄因素,也要结合用眼距离、时长等用眼习惯因素综合动态地进行考虑。持续的近距离工作必然导致所需要的调节幅度大大提高。

近距离用眼所引起的眼部调节参数的改变可能是近视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4]

Allen()的研究表明:近视组比没近视组有更低的调节幅度和调节灵活度;早近视组和晚近视组之间在近距离调节灵活度正片通过时间上有明显差异。调节灵活度、调节滞后与近视发展有相关性[5]。

对于调节滞后与近视的关系,有学者认为,调节滞后可以产生远视性视网膜离焦,并且不精确的调节使视网膜上成像模糊,视网膜为产生光学的适应性变化而使眼轴不断增长,这些都会导致近视的发生发展[6]。长时间的调节代偿不足将会使眼轴增加,形成近视[7]。调节功能的优劣对近视的发展有明显的影响。调节作用的完成需要健全的睫状肌功能和良好的晶状体可塑性。调节功能的异常也可能是近视发生、发展的原因之一[8]。

调节不足是近视发生的重要信号,通过训练可以有效改善调节功能

高调节近点(AN)数值可能是由于长期视近而造成调节力的滞后或不足引起的,这种滞后或不足可能是诱发近视不断加深的原因之一。可以认为AN远移可能是近视眼发生、发展的前兆[9]。

Allen()通过连续三天,每天15分钟的调节训练(采用±2.00D反转拍),近视组和非近视组的调节灵活度均有所提高[10]。主导眼屈光度较非主导眼更高,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主导眼与非主导眼PRA明显不一致,者主导眼相较于非主导眼PRA较低。




转载请注明:http://www.0370bm.net/zcjsdyy/955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