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破产之日》纪念了韩国年面临金融危机并加入IMF而被印上「国耻日」的过去。本片对话虽然穿插不少经济名词,但韩国电影近年对于历史事件诠释的特别到位,不仅演员操作起来毫不生涩,更因为这是关乎每个国民的重大事件。
本片各个角色模样立体,看似有三线共同进行,实际上环环相扣,身为观众能综观全局,但对于身处在不同行业,有各自负担与考量的人们来说却只能跟着领头的机关首长摇摆。
那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街上到处都有庆祝韩国加入OECD(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的布条,民族光荣感与对未来的期盼让这个国家充满了乐观之情,连带对于他人的信任也逐步增加,「一切都会更好」这类没有根据却使人深信的念头将人们带入了泥淖。
现今韩国的前五百大企业的名高级主管中只有2.7%是女性。
货币政策经理韩诗贤早早就发现了国家将面对破产危机,她的地位与性别却使得她难以力挽狂澜。片中不断出现财政次长以各种轻蔑的眼神与态度对待她的画面,而这也是韩国长久以来面对的问题之一。
片中在IMF的要求下韩国进行了经济转型,变成今日由大财阀主导经济的国家,健康的中小企业在本次海啸中被淹没,而现今韩国的前五百大企业的名高级主管中只有2.7%是女性。
韩国四大银行中有三家被指控在面试时设定男女的招聘比率与修改面试成绩,使男性获得该职位,共有18名高级主管被指控或被定罪,其中包括该国第二大银行新韩金融集团的董事长。片中韩诗贤强势的态度与专业分析将相关首长遇到紧急状况时毫无处置能力的窘态凸显出来,却还是必须听命于这些人。
财经顾问尹正学也观察到这个灾难的到来,准备与昔日投资顾客一同大发国难财,我们能以此对他发难吗?每一次经济危机都是一次财富重新再分配,我们无法肯定谁是得利者,更何况相信他的人少之又少,人们太习惯相信政府了。更讽刺的是,似乎得如他一般将人性预设至最低劣的程度才能踩着他人向前。
这个国家就在发生在每个人身上的故事中雪崩式的坠落。
小工厂老板岬秀是片中最令人揪心的角色,完全无法掌控自己的人生,政府隐蔽的资讯使他成为这个经济体中被放弃的人。本片运用大量物品来烘托紧张与绝望的氛围,例如岬秀捏烂的支票、他的老婆收到的自愿离职抑或选择转为约聘人员的契约、被一个个划掉的企业名单,这个国家就在发生在每个人身上的故事中雪崩式的坠落。每条主线情绪都十分饱满,真正了解全局的却只有少数人,无力感更不断加深。
本片反美情绪明显,IMF被刻画成一个完全只为介入他国经济事务的组织,也被南韩中央日报批评为特定立场服务,然而以本片在南韩大卖的成绩来看,人们对于历史曾经带来的伤害,仍然尚未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