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日本朝日电视台25日报道,在日本鸟取县海岸附近,一条长约10米到15米的鲸鱼尸体被冲上海岸。
调查显示,这条鲸鱼尸体已经高度腐烂,据有关专家分析,其死因或与海洋污染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事实上,自年8月日本首批核污水排海以来,相关丑闻便层出不穷,核辐射给海洋带来的危害,远比想象中更加严重。
其连锁反应也逐渐蔓延到了日本本土,令日本人也不禁直呼后悔。
日本当初为何非要将核污水排海?核污水又有怎样的危害?
福岛:天灾还是人祸?要想了解核污水的来源,就不得不提起13年前的那场海啸。
年3月11日,日本海域发生里氏9.0级特大地震,随即引发了巨大海啸。
日本沿海地区大片房屋倒塌,甚至被淹没,不仅如此,海啸还对福岛核电站产生了严重冲击。
就在地震当天,福岛四个核电厂的11个核反应堆便自动停堆。
海啸到来后,核电站的防御设施形同虚设,浪潮进入到核电厂内部,导致电源彻底中断,厂房、大门、储存罐悉数损毁,乃至核反应堆出现爆炸。
至此,都可以将福岛核事故归咎于天灾,然而,日本方面的一系列操作,却引发了后续难以估量的“人祸”。
比如说,早在年,便有机构指出,福岛核电站有潜在的海啸风险。
在报告中甚至直接提到,海啸浪潮最高可达15.7米,而这一数字,正好与年的实际情况不谋而合。
可以说,福岛遭到冲击是早有预警的,然而,负责运营福岛核电站的东京电力公司在听取报告后,没有采取任何措施,灾难来临后只能仓皇应对。
相较之下,我国的核设施都采取更加稳妥的技术路线,每一座核电站都配备大型冷却水箱,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利用重力供水,确保反应堆降温工作不被中断。
但日本为了节约成本,坚持使用电力驱动冷却系统,无疑埋下了隐患。
海啸发生后,东电又一再粉饰太平。
明明反应堆在地震时已经彻底熔化,但东电方面却表示,只是出现了“芯损坏”,令外界低估了核电厂受冲击的程度,也加剧了核辐射的扩散。
如何处理核废水,乃是事故处理的重中之重,对于这点,东电的应对同样难以令人满意。
他们第一时间向反应堆注入大量海水、淡水,试图控制反应,对燃料进行冷却,但这样的处理方式只是治标不治本。
随着放射液逐渐泄露,受到污染的废水越来越多,直到无法存储,于是,积累已久的问题开始爆发,核污水引起了全球各国的